金融监管就该“长牙带刺”
又见千万级罚单。
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向上海银行开出罚单。因涉及8项业务违规行为,上海银行被给予警告,并被没收违法所得46.9万元、罚款2874.8万元,罚没合计超2900万元。
6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出的另一张千万级罚单显示,中国进出口银行被罚款1810万元,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被罚款1290万元。
自提出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以来,金融监管处罚力度进一步加大,大额罚单频现。
今年1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其中明确2025年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有序有效防风险,持之以恒强监管,全力以赴促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又现千万级金融罚单
上海银行此次收到的2874.8万元罚单,是继中银理财、交银理财收到巨额罚单后,今年金融机构因合规问题收到的千万级罚单之一。
本刊记者梳理发现,这些大额罚单强化了机构和人员 “双罚”原则,出现问题不仅要处罚机构,还要处罚相关责任人。除了给予责任人警告以及罚款等处罚外,责任人还有可能被采取禁业措施。这让金融机构的违规成本不断增加。
“处罚并不是最终目的,监管意在引导金融机构聚焦主责主业,规范经营行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1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