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理人”不能“不理人”
“老板,来杯冰美式!”
“我们这儿不叫老板哦。”吧台后的人抬起头,语气温柔却不容置疑,“请叫我——主理人。”
“另外,我们也不卖冰美式。”他递上一张写满外文的菜单,“推荐您试试这款‘等待救赎的灵魂’。前调是柑橘调性,有点酸涩,像极了我在悉尼时那段孤独又清醒的日子……”主理人一边调配,一边陷入回忆,让人咖啡还没入口,先“喝饱”了他的人生故事。
最近,这类“误入主理人咖啡店”视频在社交平台疯狂刷屏。网友们看热闹不嫌事大,段子一波接一波:
“菜没几样,入店须知倒有十页。”
“一进这种店,就像进了主理人的私人客厅。”
更有人一语道破:“这不就是请不起服务员的个体户嘛。”
全网迅速开启“万物皆可主理人”模式:“沙县料理主理人”“煎饼果子主理人”“淀粉肠主理人”……
所以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才是主理人?
起初,“主理人”确实是个挺有腔调的词。它起源于潮流圈,用来指那些既是品牌拥有者,又深度参与内容设计的人物。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1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