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后,为粉碎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民族师范教育的大规模破坏,国民政府决定创设一批国立高等师范院校。1938年10月,国民政府创建国立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国师”),聘著名教育家廖世承为院长。国师设址湖南安化县蓝田镇李园,先后迁溆浦杨家坪、南岳白龙潭、长沙岳麓山。国师历经变迁,发展成为湖南师范大学。国师是国民政府独立设置的第一所全国性的师范学院。
1946年,全国学生运动形势高涨。国师学生吴若虚等发动学生罢课,反对校方开设“三民主义”课,要求驱逐授课教师、国民党中央特派员易阅灰。罢课持续两个多月,最终取得胜利。1947年,国民党制造“五二〇”血案,全国爆发“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学生运动,国师学生李大信、吴若虚,国师附中刘正等人响应全国学联号召,组织国师及南岳各中小学校师生举行了“六二”游行。1948年春,国民政府教育部企图派遣康辛元接替廖世承院长,控制国师。国师爆发“拒康”学潮,成功迫使教育部改派陈东原为院长。
这一时期,国师还没有正式的党组织,但学运领导均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影响。1948年8月,熊家宽被派往南岳开展地下工作,筹备成立国师党支部,加强学运领导。1949年2月,党组织先后接纳王向天、李寿彰入党,并指定王向天任支部书记,筹建国师党支部。4月,党支部正式成立,设置支委,曾卓为组织委员,李寿彰为宣传委员。后增补吴若虚为支部副书记,黄显孟为统战委员,邹立斋为委员。党支部领导国师进步力量与顽固势力进行英勇斗争,在湘南地区高校中燃起了抵抗运动的熊熊烈火。
成立“方生社”,开展党组织外围工作。1948年9月,国师招收了最后一届新生。新生中有人在中学参加过学生运动,王向天是这批学生中的杰出代表。熊家宽与王向天经常交换开展学运的意见。11月,王向天约集李寿彰、熊清泉、曾卓等学生成立了“方生社”,社名寓意新生力量方兴未艾,不可战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