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毕至,色彩纷呈
作者 陈漱渝
发表于 2025年8月

儿时作文,凡形容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必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八个字,但用多了就成了陈词滥调。老来细想,时光瞬间即逝,用飞箭和织梭来形容,不正是十分形象贴切吗?可见不仅人生当中难免要受点委屈,连一个成语也难免会受委屈。今年是我本命年,恰逢八十四岁这一坎,所以学习鲁迅,凡事都“要赶快做”,不拖欠工作债。

《书屋》编辑说我对创办杂志“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完全是奖掖之词,只不过是一种缘分罢了。当年,湖南省新闻出版局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份杂志,我完全不清楚,只知道最初为此事奔走的是周实和王平两位。周实的头衔开始似乎是“常务副主编”,后来成了主编,有终审之权,主要搭档就是王平,还有另外一位美编。所以《书屋》的老作者和老读者一提到这份刊物,就会想到周实和王平。

周实是一位诗人,又擅长写长篇小说,内容有的惊世骇俗。我曾见他牵一条猛犬上街,着实吓我一跳,读他的某些历史小说,我也有这种“怦然心跳”之感。按说周实已是古稀之人了,对新事物应该生疏,但他不仅能把自己的诗作配上图,还配上曲,在网上热播。可见他十分新潮,居然能使用AI工具进行“音乐生成”。我认识周实应该是在1986年。当时我到上海档案馆查阅宋庆龄的资料,因丁景唐先生介绍,下榻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招待所。同住这家招待所的,正巧有当时湖南文艺出版社《芙蓉》编辑部主任朱树诚——他后来因编辑著名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而广为人知。周实是他的同行者。因为都是湖南人,所以聊得开心,从此就成了熟人、友人,三十多年一直保持联系。周实写过一篇夸我的短文,题为《三哥陈漱渝》,还预告要再写一篇长的,再夸我一下。我在期待着。

至于王平,我舅舅的儿子,是有血缘关系的近亲。舅舅只是一个小职员(履历表上则填“伪职员”),“文革”期间下放到车间,扛了几年麻袋——里面装的是沉甸甸的矿石粉。舅妈年轻时是校花级的人物,新中国成立初期想向苏联妇女学习,争当“英雄母亲”,因此一连生了七个子女,无法外出工作,全靠舅舅那五十几块钱的月薪维持生计。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