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县周书生,与成书生小时候一道读书,他们是出身门第大不同的好友。门第悬殊而成为好友并非易事。成生家穷,常得周生接济。周生岁数大,成生称呼周生之妻为嫂。各种日子口儿,成生到周家拜望问安,亲密如一家人。后来,周生妻子生子,产后暴病死去。
篇名《成仙》,既是讲凡人修成神仙的过程,也可以用来称呼得道升天的成书生本人,意为成姓仙人。一切后续故事来自周妻之死,死亡——灾难是人生命运故事不可或缺的一个拐点、一个要素、一个推手。
周生续娶妻子王氏,成生因为王氏年少,一直没有拜见过她。成生自律谨严,与家境穷困有关,穷人的孩子更懂事。一天,王氏弟弟来看望姐姐,周生内宅设宴,这时成生来到,家人通报,周生让家人邀成生入席,成生没有进来,告辞走了。是谨慎小心?是早有预见?是周异秉通仙?周生开始无意邀请成生一起用餐,因成生来了,周生让家人唤他来。他走了,周生不安,干脆易室请客,把成生追了回来。周生与成生的关系亲密无间,周生为人倾向大而化之。他没有注意中国传统的男女之大防的隐私观念,他的大而化之行为,隐含某种不祥意味。两人刚刚坐定,就有人来报告,周家乡下田庄仆人被知县下令鞭打了一顿。起因是吏部官员黄家一个佣工,赶牛踩踏了周家农田,并和周家仆人争吵互骂。黄家佣工跑回去告诉主人,黄家捉住周家仆人送到官衙,周家仆人遭到鞭打。
周生而后成生,成生而后嫂,嫂而后殁,殁而后续娶王氏,而后成生谨防非礼,周生从礼必引见之,成生再一杠子插进周家乡里龃龉……怪必引怪,有礼就有非礼,防非礼则难防非礼,反而通向非礼。写成生躲避新嫂子王氏,写周生让成生与新嫂子同桌用餐,然后出了周家仆役挨揍的坏消息,出现了周家厄运的源头,周家背运本来与娶没娶、见不见新嫂子毫无关系。蒲松龄的小说构造,硬是使二事承续,使读者似有不安。
人生中这样的无厘头拧巴、无厘头纠缠,有的是。在《聊斋志异》中,本篇小说的开头,算是比较乱乎与无厘头的硬性编撰。小说写到这里是个坎儿,过了这个坎儿,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人鬼狐妖,八面来风。
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令人想起老子的“世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还有“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老子似乎轻视细微啰唆苛求管理,认为人的干预防卫警惕教化太过分了,反倒更容易出现人们所力避的反面负面的灾祸。他幻想的是精英尤其是君王掌握了厚实充盈的大道,推行天道乌托邦主义、东方无为主义、东方柏拉图理想国主义。
似乎越发展情节越啰唆无聊了。聊斋聊斋,岂可无聊?问题是无聊的事因,可能影响、扭转一家一人一地的存亡兴衰命运。尤其是某些自命精英的人,说不定会陷入啰唆无聊的陷阱,严防的结果是某些人对某些事得空子就钻;教化太烦琐可能出现反感对策破防解构……人们啊,你们常常是有心提升,希望好了更好,后来却无力脱困,互相纠缠卡壳。
周生问明事情起因,怒气上来说:“黄家奴才大胆!他们祖上原先在我祖父手下当差,现在得了志,眼里没人了吗?!”他要去找黄家说理。
天有阴晴寒暑,人有升降消长,“当年我阔多啦”,不认同、不服气、不面对变化后的现实,是你自己犯起傻气啊。
成生连忙拦他:“强横世界,压根就没有青红皂白。”“强梁世界,原无皂白”,八个字叫你死心绝望,冰冻彻骨,再次表现了贫贱者的清醒与对旧社会的不抱幻想态度——也许是另一种形式的绝望中的豁达与自慰。“何况现在做官为宦的多半是些不拿刀枪的强盗呢?”天啊!
周生不听,成生再三劝阻,直到流泪哀求,周生才止了步。但他心中怒气无法消去,一夜在床上翻来覆去。
说是“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岂能向小人低声下气?又说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岂可以鼠肚鸡肠行事?中国传统文化与民间俚语,左右逢源,颠扑不破,故而又是颠扑欲破,难得好主意!怎么办呢?
天亮后,周生对家人说:“黄家欺负我,或有私仇,也罢了。知县呢,身为朝廷官员,并不是权贵雇佣的伙计,遇到争执,本应该兼听双方,怎么能像狗那样,一听人嗾使就去咬人?我也要递个呈子要求惩治黄家仆人,看他怎么处理。”家人怂恿他去,周生拿定主意,写了一份状子去告,知县把状子一把撕破,扔到地上。周生气愤,言语触犯了知县。知县丢了面子,将他逮捕投狱。
这天辰时过后,成生到周生家,知道周生进城告状,急忙追进城,周生已被投入大牢。成生急得跺脚,无计可施。此时,县里捕获三名海盗,知县与黄家用钱买通他们,让他们诬陷周生是同党。一件邻里摩擦小事,霸凌贪腐凶恶官宦自然而然、无理无由地要去伤天害理、违法造孽,乖戾卑劣、成病成性成生活方式。封建权威权力,可以这样使用造孽,怎么能不毁灭?!知县以他们的“供词”为据,报上级官府革去周生功名,并残酷拷打。
海盗云云,危险性超过一般杀人越货的强盗。知县以官府身份惩治海盗,又用钱买通海盗陷害良民。事件鸡毛蒜皮,祸心泰山压顶,官匪联手,荒谬绝伦。
蒲松龄一篇成仙故事揭露官场黑幕到这个程度,堪称惊天动地。
成生入狱探监,两人凄然相对,思谋上诉朝廷。周生说:“我关在牢中,鸟囚于笼,有个小弟弟,最多给我送送囚饭。”成生挺身而出,说:“这是我的责任,有难不救,要朋友有什么用?!”说完启程。等到周生弟弟来给他送盘缠时,他已经走了很久。
贫贱者,更务实,更谨慎,更坚忍。而形势发展到极端地步,更有舍命一搏、不计后果之勇之义。
成生到京城,找不到门路上诉。成生上诉,是“空手套白狼”,艰险吓死人,全靠坚持正义的自信加帮助朋友的伦理道德精心苦战,而又奋不顾身,更不用说他耐心等候多时了。听说皇帝将要行猎,他便预先躲在林中,准备冒死陈情。不久,皇帝车驾果然经过,成生连忙出来伏地叩头,痛哭喊冤,皇帝接了他的状纸,派邮驿把状纸送下,降旨交付山东巡抚审理后回奏。
按理,这样的纠纷,本不一定要皇帝过问;但反过来想,这样的邻里纠纷竟然快要变成害命冤案,皇帝不过问就无人能公道处理了,甚可怖,甚必要,惊动万岁爷,天子来查究!成生遭遇坏官员、好皇帝,不幸中的万幸。起码,那时代,惊驾上访,九死一生,成生一顿暴打肯定逃不过去,这里居然云淡风轻地说是“获准”,不可思议。这种叙述口吻,成生与蒲松龄表达了对帝制的敬意与自身的良民姿态。
这时距离周生被关押已过十个多月,周生在县里已经屈打成招,被判处死罪。这样行事执政,被定死罪的人岂不成千上万?巡抚接到皇帝御批,大惊,重新提调案犯审问。黄家听到消息,十分恐慌。恶人逻辑:犯了事,要逃避惩罚,就必须犯更大的罪,造更大的孽,要杀周生灭口。黄家贿赂了监狱看守,不给周生吃喝,周生弟弟送饭探监,被拒绝在门外。成生又为此事到巡抚衙门喊冤,再再拼命,回回冒死,好一个成生!争取到长官开始提审周生案子,但周生已经饿得不能动弹。巡抚大人大怒,下令乱棍打死监狱看守。遇大案大事以杀人为能事,好人坏人都这么简单任性野蛮混账。黄家极恐,拿出几千两银子,托人说情,蒙混脱罪,免于参劾。对付杀头,也只有一法:使钱。用钱财的黑暗对付一下权力的黑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