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统《文选》按作品的体类安排选文,在三十八个体类中有“弹事”一种(卷四十),乃是对官员提出弹劾而上给皇帝看的公文,这种纪律检查文书当时称为“奏弹”。
中古时代高度重视辞章,讲究审美,即使是应用文也都写得翰藻纷披,文采斐然。这种风气后来有所变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更趋于衰歇。现在再来阅读这些纪检文书,既可以增加对当年社会政治的了解,也可以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任昉《奏弹曹景宗》
这里被御史中丞任昉(字彦昇,460—508)弹劾的曹景宗,是当年一位著名的将领,武艺高强,颇有草莽英雄之气,早年打过许多胜仗,帮助梁武帝萧衍夺得政权,但他后来出了问题。《梁书·曹景宗传》载,萧梁初建时,曹将军官任持节、都督郢司二州诸军事、左将军、郢州刺史,这时他犯了好几个错误:“景宗在州,鬻货聚敛。于城南起宅,长堤以东,夏口以北,开街列门,东西数里,而部曲残横,民颇厌之。(天监)二年十月,魏寇司州,围刺史蔡道恭。时魏攻日苦,城中负板而汲,景宗望门不出,但耀军游猎而已。及司州城陷,为御史中丞任昉所奏,高祖以功臣寝而不治,征为护军。既至,复拜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其时萧梁初建,功臣迅即腐化,而武帝(高祖)萧衍为了稳住开国未久的政局,不想在此时拿功臣开刀,所以对曹景宗特别宽容,放了他一马。据任昉弹文的揭露,曹景宗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
故司州刺史蔡道恭,率厉义勇,奋不顾命,全城守死,自冬徂秋,犹有转战无穷,亟摧丑虏……若使郢部救兵,微接声援,则单于之首,久悬北阙,岂直受降可筑、涉安启土而已哉。实由郢州刺史臣景宗,受命致讨,不时言迈,故使猬结蚁聚,水草有依。方复按甲盘桓,缓救资敌,遂令孤城穷守,力屈凶威。虽然,犹应固守三开,更谋进取。而退师延颈,自贻亏衄。疆场侵骇,职是之由。不有严刑,诛赏安置?
任昉的意见是有道理的,提出弹劾也是他作为御史中丞分内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