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抗战时在四川亲历的空袭
作者 金欣欣
发表于 2025年8月

全面抗战爆发后,不愿做亡国奴的叶圣陶先生,毅然举家西迁。他全家有七口人,其中包括年逾古稀的老母亲和才满十一周岁的次子,可谓扶老携幼。1937年中秋节过后,叶家即离开家乡苏州,几番迁徙,于1938年1月9日乘船抵达重庆市。此后,叶圣陶又于1938年10月下旬,携家人从重庆乘船到乐山,此时他受聘任教于西迁至此的武汉大学。

四川省是当时我国的大后方。日军攻占四川省的战略企图虽然始终无法得逞,却屡屡派军机空袭四川省各地,重庆当然是其中最重要的目标。对于日军的空袭意图,叶圣陶在日记和书信中曾多次提及:“敌人出此恐怖手段,意在挫我人之抗战意识,至可痛恨。”“敌人近采恐怖政策,殆将遍扰川中各县市。”“近来敌人以四川各地为训练空军之实习场所,白天空袭,夜间空袭,低空投弹,高空投弹,种种项目都是他们的练习。”

叶圣陶在日记中不仅记述了他在乐山听到的关于1939年5月3—4日两次震惊世界的“重庆大轰炸”的情况,还记述了他亲历的关于日军空袭的许多情况。以下略述三件事。

叶圣陶1939年5月8日日记:“晨四时稍醒,忽闻钟声,是警报也,全家陆续起身。出走亦不易,渡江或出德胜门、瞻峨门、嘉乐门,均须半点钟以上,非我家诸人所任,则静居以待之。继闻紧急警报,路上除壮丁警察外无他人。而机声渐近,心中不免惴惴。及其近而察之,知机仅一架,且非轰炸机,乃释然。机在城空来回一周即去。及七时,遂解除警报。幼卿(引者按,指黄幼卿先生,就职于商务印书馆成都分馆)闻人言,适之一机乃我国之飞机也。”

叶圣陶一家老小凌晨听闻警报声,却因为住在城内,避走不易,只好待在家中静观其变;等到飞机近了,叶圣陶仔细观察,见不是轰炸机,才放下心来。及至事后听说这是中国飞机,才知虚惊一场。这与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恨别鸟惊心”的心境几无二致了。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