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一词,差之千言
古今中外的写作者都讲究炼字,总要选择最恰当的字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过,可以说很少有人能够娴熟精准地使用非本人母语的外语字词,其原因就在于,每种语言都会有一些字词所表达的含义是这门语言所独有的,在其他语言中就找不到完全对应的字词(其实在方言中同样也有这样的情况,读者中如有人在中国两个以上的地方生活过又能熟练运用当地方言,并且这两个地方的方言差别较大,那么就会发现有些字词在某个方言中是独有的)。最近读书的时候发现有一个法文词就是如此,而由于这个词中文翻译得不够精准,使得中文读者很可能会对整本书的内容都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我最初注意到这个词是在读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时,在上卷第二部分第九章有一节名为《法制比自然环境更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民情比法制的贡献更大》,这一节的第一句话基本上是重复标题的话:“我已经说过,美国之能维护民主制度,应归功于地理环境、法制和民情。”托克维尔专门给这句话加了一个脚注:“在这里,我请读者回想一下我所说的‘民情’一词的一般含义。我把这个词理解为人在一定的社会情况下拥有的理智资质和道德资质的总和。”
从这个脚注我感觉“民情”这个词的中译应该不准确。
中文中的“民情”在《尚书》中就有:“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这个词从字面理解,就是“民众的情况”,或者具体一点说,是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那么这个词对应的法语单词究竟是什么?我找了该书的法文版,看到对应的法语单词是moeurs。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