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餐饮行业的生态图谱中,二手设备回收商常被认为是“秃鹫式”的存在—专门盯着倒闭的店铺收割利益。但事实上,这个游走于开张与关店之间的特殊行业,早已成为餐饮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从2024年上半年注销的105.6万家餐饮企业,到每月新增的数万名餐饮创业者,二手设备回收商如同“生态清道夫”,既为失败者止损,又为入局者铺路,构建起餐饮行业的资源循环通道。
关店≠终局
杭州一家商厦的中餐馆已经歇业半年,三百平的门面角落结着蜘蛛网。老白的工人们正用电钻切割玻璃隔板,试图将饮料冷藏柜从吧台内搬出。“这些灯买来贵,现在没人要,只能当废品卖。”老白指着错落的灯具唏嘘道。
隔壁火锅店也是老白的工人们在进行设备回收工作,孤零零的餐桌上放着的宣传单还写着“暑期自助季,无限畅吃59元/位”,两家相邻的店铺同时黯然退场,让空气里的氛围带着淡淡忧伤。
这是老白团队今天的工作。从下午两点到晚上七点,四名固定工加两名临时工分工明确:拆电路、卸设备、分类搬运。中餐馆的打荷台、火锅店的电磁炉被有序装上货车,那些不要的木桌和椅子,老白随手拍了张照片发朋友圈,很快有人以30元一张桌子,10元一把椅子的价格收去了。
“150元收的电磁炉,大概能卖500元。”老白一边记着账,嘴里一边嘟囔着,但眼神里没有商人的精明,更多是对行业轮回的熟稔。
绵阳的老刀则对奶茶店的“猝死”印象深刻。那些开业仅两三个月的店铺里,茶桶整齐排列在操作台上,冷冻柜的铁皮光洁如新,成箱的塑料杯和吸管堆在门后,仿佛下一秒就能响起点单声。
“最可惜的是那家冰激凌店,倒闭时机器上的保护膜都没撕。”他通常在凌晨三点进场,用强光手电检查设备状态,“这时候人少,可以好好检查设备细节,不同状态设备的价格差别很大。”
在2000平方米的仓库里,老白的团队正在给新收的设备贴标签。一台万能烤箱的标签上写着:“2023年产,原价7.8万,回收价8000元,检测报告:运行正常,加热管更换3根。”这台烤箱卖出去能赚一两万。
老白翻着手机里的报价单说,“设备卖多少得看成色。去年收过一家倒闭火锅店的顶级品牌冰柜,几乎全新,最后3折出手,比卖三台旧冰柜赚得多。”他的定价公式里,除了品牌和成色,还得算上搬运成本:路边店货车能直接停靠,搬运费省30%;巷子深处的店铺要额外加200元人工,这些都会反映在报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