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的短剧市场,热度依旧高涨,酣战依旧未歇。
截至年中,短剧用户大盘进一步扩张,各方竞争持续加码。7月15日QuestMobile发布的《2025年全景生态流量半年报告》显示,5月份红果免费短剧的月活用户量已高达1.99亿,河马剧场月活规模亦达到4096万左右。
同时,除了高歌猛进的App端,短剧小程序亦凭借便捷优势吸引海量用户,TOP10短剧微信小程序流量均突破2000万大关,TOP10短剧抖音小程序流量均达百万以上。
相对应的,为了争夺数以亿计的用户,短剧从业者们正在内容战场上贴身肉搏,在制播的方方面面高频迭代,男频女频皆“杀红了眼”。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短剧竞争趋于白热化之际,有别于真人演绎的漫剧正在另一个“次元”崛起。
巨量引擎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动漫短剧(以下简称“漫剧”)的看播量即突破20亿人次,付费规模达到2600万人,且第四季度相比第三季度看播环比提升123.91%,收入增长率高达204.11%,整个漫剧市场可谓步入了高速扩张期。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平台和创作者入局,新一轮动漫战事已然打响。
漫剧的来历与机遇
对观众而言,漫剧看着既熟悉又陌生。
事实上,早在漫剧借短剧之势走红前,广大观众就已见识过相似的国漫产品,即所谓的“动态漫”。
简单来说,动态漫是处在漫画与动画之间的中间形态。它会对漫画进行二次加工,比如添加配音和动态效果,以此得到一种视频化的新版本。
显然,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动画,动态漫减少了绘制、建模等环节的成本,制作周期也短得多。倘若是基于成熟的漫画作品进行改编,那么它的交付效率会非常高。过去,包括《斗破苍穹》《斗罗大陆》系列在内的不少知名网文IP,都曾将动态漫纳入开发版图。
然而在许多用户看来,动态漫却颇为鸡肋—说是动态却幅度有限,不仅流畅度难以与纯动漫相比,画面精度也完全取决于漫画基础。因此,动态漫一直面临着“不如PPT”的调侃声,很难发挥出额外的商业变现能力,市场表现始终不温不火。
好在随着短剧兴起,动态漫终于迎来了一丝转机。早先在动画体系内,动态漫轻量化、碎片化、低成本的属性无法为其带来足够的竞争力,但放在短剧行业的环境下,这些特征却十分出彩。
从内容角度看,本土动态漫所依托的文本源头与真人短剧一脉相承,剧情架构都脱胎自中国网文。换句话说,动态漫本就不缺少真人短剧里大行其道的玄幻题材、逆袭故事,短剧观众接受起来并不费力。
市场反馈方面,在以竖屏短视频内容为主的消费场景下,观众往往不会将长动漫的品质视作默认标尺,对于动态漫视觉效果的接受度自然就更高。而且,短剧产业发展进程中探索出的多种商业模式,也能反过来为动态漫提供清晰的商业化路径。
就这样,冉冉升起的“漫剧”概念成功扭转了动态漫长期作为“动画平替”的尴尬定位。DataEye-ADX行业版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动态漫短剧全网上线作品数量超1000部,仅5月的动态漫新剧就多达214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