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字友好城市,让技术进步服务于人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发表于 2025年8月

“数字经济”是什么,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数字技术早已融人人们的衣食住行。根据世界贸易组织《2025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报告,全球数字交付服务贸易规模已突破4.5万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 54.2% 。这一趋势凸显了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格局,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而数字经济产业的范围主要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五个大类。

近期,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以“建设数字友好城市”为主题,吸引了全球50多个国家及重要国际组织的300余位国际嘉宾、上千名嘉宾参与。在开幕式上,举行了“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成立仪式。大会称,联盟将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跨境数据治理、人工智能伦理、智慧城市应用等关键议题,深化城市集群协同发展、产业生态共建、数字治理创新等实践。城市作为技术变革与政策创新核心载体,正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协作的关键力量。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在着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在大会上指出,北京这座既承载着厚重历史、又面向未来的城市,正将建设数字友好城市作为核心战略。“北京依托厚重的科创资源,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们致力营造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创新环境,完善数据要素,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数字友好城市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2024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2万亿元,同比增长 7.7% ,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1%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 8.7% 。

近期,北京数字经济十大标杆应用重磅发布,内容覆盖市民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分别是“京办”智能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北京数智医疗健康全流程服务、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应用、“数字中轴”大型城市文化保护数字化应用、可灵AI创意生产力平台、超高清第二现场数字视听服务、北京银行深度探索AIB平台、人工智能驱动下的钢铁质量全流程智慧管控应用、“数字菜田”农业数智管控应用,以及“数据驱动、三监联动”的生态环境新型治理体系。

同时发布的还有《2024北京市数字经济标杆企业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指导,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德勤中国等组织评价,共有100家标杆企业人选。其中,数字基础技术类38家、数字化赋能类37家、数字平台类15家、新模式新应用类10家,覆盖基础软件、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41个细分领域,人选企业包括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

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伴生着数字鸿沟、安全伦理等全球性挑战。北京市着力建设数字友好城市,其核心价值在于以人为本,确保技术进步服务于人,赋能于人,温暖于人,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平等安全、有尊严地共享数字利益,让城市发展在数字化浪潮中变得更具有包容性、韧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刊登于《投资北京》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