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创新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张少伟
发表于 2025年8月

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展、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工业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作为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关键支撑力量,科技服务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如何发挥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引擎作用,助力制造业突破瓶颈、迈向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探讨的课题。

制造业承压前行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在增速放缓的同时也显现出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紧迫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 6.3% ,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但这一增速仍远低于新冠疫情前的平均水平,且部分行业如钢铁、建材、传统装备制造等面临着需求不足、利润下滑等问题,传统制造业增长动能持续减弱;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04.3亿元,同比下降1.1% 。其中,虽然高技术制造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增加值同比增长9.0% ,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3.2个百分点,但这些新兴产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有限,尚不足以完全对冲传统产业放缓的影响,仅5月单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达9.1% 。与此同时,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新兴经济体凭借其低成本优势抢占市场,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态势。在此背景下,推动制造业加快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破局关键。

科技服务业是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研发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科技推广与应用服务等,通过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制造业注入创新活力,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当前,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的融合互动,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一方面制造业企业日益依赖外部的专业科技服务,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信息系统运维等业务外包给专业服务机构,从而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科技服务类企业不断深入制造业生产全流程,为智造业提供定制化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供应链优化等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业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边界日益模糊,正逐步形成深度耦合、相互渗透的现代产业生态体系。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发达国家制造业企业纷纷聚焦制造业高附加值环节,通过拓展提供技术咨询、维护保养、融资租赁等科技服务环节,推动制造业实现价值链升级和竞争力提升。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早在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就制定了《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以期通过发展服务型智造,打造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更是明确提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总之,科技服务业在制造业价值链中扮演着“赋能者”和“加速器”的角色,是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桥梁,也是制造业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是推动制造业从低端加工向高端制造、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关键力量。未来,随着我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对科技服务的需求将更加强劲,这不仅有利于制造业提质增效,也将拓展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将加速形成。

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迅速,规模持续扩大,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19年至2023年间,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年均增长 12.3% 。202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8万亿元,同比增长 11.2% ,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提前完成了《“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确定的5万亿元目标。

本文刊登于《投资北京》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