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公立医院的成本控制策略
作者 何鑫
发表于 2025年8月

全面预算管理对于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内医疗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在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应加强自身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成本控制,充分发挥公立医院资源优势,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随着医疗行业整体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提升,公立医院内部运营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各类耗材、试剂、设备等采购成本的增加、人工成本的上升等等,都对公立医院开展成本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公立医院亟须借助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加强成本控制管理,利用自身各类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实现公立医院长效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

首先,高质量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可以不断提升公立医院的科学决策水平,进而为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公立医院在日常运营过程中,需结合自身财务状况、各类成本费用支出情况,对业务活动的开展及项目实施进行预算编制并严格执行。应在实现现金流流向监管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资金利用效率,打造核心竞争力。公立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进一步提升医院领导层的运营管理能力,使其在关注医疗服务工作开展的同时,进一步考虑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情况,为提升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创造条件。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具有全员参与性、全过程控制性的特点,需要院内各科室沟通与相互协作,便于领导层及时、全面了解院内诊疗服务与项目运营情况,有效调整并完善公立医院战略方针与发展策略,为公立医院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挥作用。

其次,提升公立医院成本管控全员参与意识。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院内员工共同参与完成,通过不断提升员工全面参与意识,在加强成本管理、节约医院运营成本的前提下,可以使公立医院员工进一步强化成本管控意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方面,院内员工需要充分认识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结合相关制度要求将成本管控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机制,要求各业务科室遵照制度与机制的要求强化自身的成本管控意识,以加强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

再次,实现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目标。新时期下,公立医院面对行业竞争的压力,需要确立以成本管理为战略目标的发展方向,并使之成为公立医院日常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将对公立医院内部运营、各业务科室活动进行全流程、可视化监督。在规范业务部门工作行为的同时,采取动态方式监管资金使用状况,确保院内各业务流通环节的有效衔接。同时,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了数据保证,确保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推进,为完成成本管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的成本控制还能促进公立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

本文刊登于《投资北京》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