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胡慧霞
发表于 2025年8月

新时期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医院内部的方方面面。随着国内医疗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技术成为医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当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现代医院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这项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医院内部各业务层面及相关科室的数据支撑,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具体而言,需要开展建设前的整体设计规划、建设中的专业功能定制,以及建设后的系统调试和维护。这是一项自上而下、覆盖面广的系统性工作,需要由财务部门牵头,联动医务、临床、采购等相关科室。各部门要提升思想站位和认识,通力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建设目标,最终为现代医院运营管理提供重要的平台支撑。

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运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已逐步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医院的日常运营过程中,借助信息化技术将财务、业务管理系统紧密融合,有助于对医院内部管理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控。例如,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对医院各类医疗设备使用、药品、试剂及耗材的领用、现金流收支、医保基金结算等情况实现全方位管控,有助于医院管理人员借助数据信息对医院发展做出决策,为防范医院运营风险提供支持。

医院在开展对外诊疗服务过程中,对财务风险问题应该予以重视。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下,医院诊疗工作所产生的数据、信息,主要由财务人员以手工方式完成处理,无论是工作效率还是工作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数据风险问题由此出现。同时,传统的财务分析工作因未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其中,使其出具的数据准确性不够,无法预判医院未来发展的趋势,财务分析工作也无法得到医院管理层的足够重视。另外,随着医保支付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将成为未来医院与医保局结算的新型模式。医院若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将影响对耗材、医疗器械、使用药品等成本的管控,导致医保基金无法覆盖支付的医疗成本,医院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解决医院内部出现的“信息孤岛”、数据质量不高、财务风险敏感性下降等问题,在有效降低诊疗成本前提下,促进医院健康发展、为患者节约诊疗费用、节约医保基金。

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易被忽视

信息化技术与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相融合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在医院兼顾自身运营管理特点、未来发展要求、整合内部资源、协调部门关系的基础上方可实现。现阶段,部分医院受医疗体制改革、行业内竞争压力不断提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工作重点倾向于医疗技术提升、优秀医疗人才引进、高科技医疗设备购置等方面,认为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无法为医院在短时期内创造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一方面,是医院管理层容易忽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一些医院的领导在医疗学科研究等方面颇有建树,多为业内翘楚。他们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医学研究较为关注,对财务管理及其信息化建设缺乏重视。同时,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涉及硬件设施购置、软件产品设计与采购、信息化技术人员引进与培养、后期系统维护等多环节工作,短期内无法为医院医疗水平提升、经济效益取得提供帮助。

本文刊登于《投资北京》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