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多元·成熟
作者 陈丙杰
发表于 2025年8月

在点开“‘00后’诗歌大展”文档之前,我首先想到的是“80后”“90后”诗人初登诗坛的情景。2000年左右,诗歌论坛如雨后春笋,“80后”诗人最初聚集在诗江湖、扬子鳄等论坛,随后竖起“80后”大旗,在与前辈和同代诗人的论战中冲出诗坛。其间展现的锋芒、叛逆、激情,成为“80后”的精神烙印。“90后”诗人的出场则较为平静,他们从高校起步,在“80后”诗人的提携和同代人的鼓舞下,在各类高校诗歌奖的竞赛中脱颖而出。他们将游戏中的彻底、自由、创造内化在诗歌技艺中,展现出独有的诗歌风貌。

之所以回顾他们的出场,是因为我有一个担心:同样通过校园诗歌竞赛走向诗坛的“00后”,面对前代诗人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精神强度或技艺难度,是否会有“影响的焦虑”,从而在诗歌创作中手足无措或亦步亦趋?

当我读完“‘00后’诗歌大展”的作品后,我的担忧一扫而空,我从他们的诗歌创作中惊讶地发现,“00后”的诗歌不只在技艺的成熟度上相当高,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技艺并未陷入网络的虚幻与游戏化的生活中,而是将诗歌之根深扎于大地,在对现实的真切关照中,展示出超越年龄的担当和敏锐。

以吕周杭的《旅店保洁员手记组诗》为例。这组诗以“手记”的形式将保洁员的日常工作放置在生存的重压和形而上的哲学层面加以展示,在冷静的叙述和手术刀般的修辞中,使得每一个默剧般的工作细节都隐含着不易觉察又令人震颤的生存景象:

顺着地毯的鬃毛,她知道她可以

流淌到任意编号的洼地。这未尝

不是一次自下而上的统治

……

巨大的黑色包裹,

她推动它们如同推动巨石。

在组诗的开头,诗人将底层人的生存比作随机制、规则、命令、秩序而赋形的流水,紧接着又以“这未尝/不是一次自下而上的统治”这句看似自嘲的诗,揭示出保洁员实则是被一种无形的生存秩序“自上而下”地“统治”着。

本文刊登于《北京文学》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