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后,当人们讨论起2025年的诗歌,他们将会记起《北京文学》重磅推出的“‘00后’诗歌大展”,作为一个诗歌事件,它已然进入人们的文化记忆之中。说到“大展”,诗界中人自然会联想到1986年的“现代诗群体大展”,这是“第三代诗歌”的破土而出与凤凰涅槃,一群20岁出头的年轻人站到了历史的聚光灯下,风云激荡,鲜衣怒马,意气风发,发出了属于他们自己——同时也属于一个时代——的诗歌声音。“第三代诗歌”以对于“朦胧诗”的超越和反叛为鲜明特色,在观念、技艺、语言等层面实现了对于汉语新诗的更新与重塑,一时风光无两,并迅疾被经典化,成为诗歌史上一次可遇而不可求的诗歌革命,推动了中国新诗的转型与前进。时隔近四十年之后,又一次“大展”来袭,其主角由“60后”变为了“00后”——仍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现在来讨论“00后”诗歌,主要的也是强调其年轻,他们代表新生力量,代表活力,代表诗歌的未来等等。而这里可勘类比的另一个例子是海子。1989年3月26日,海子于山海关决绝离世,时年25岁,他留下了大量诗歌作品,完成了作为诗人的一生。而对于“00后”诗人来说,其中年龄最大的也已经25周岁,实际上已经没有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么年轻了。应该说,“00后”诗歌登上历史舞台,是时候了!
这里面至为重要的一个问题便是:“00后”诗歌到底有没有提供新质,能否构成一种美学革新甚或革命?在我看来,既不应简单地肯定其有,也不应轻率地否定其无,它至少是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带来了若干的新气象。
从成长环境和时代氛围来看,“00后”诗人所面对的是一个无可挽回的“诗歌小时代”,整全、统一、宏阔的“古典想象”一去不返,而今是一个碎片化、原子化、不确定的时代,分裂与隔绝愈益显豁,人们的视野、格局、关切愈见窄狭。如果结合“第三代”诗歌的历史语境来看,其间确乎有着明显的不同。彼时正处于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时期,整个社会呈现一种大破大立、积极进取、走向世界、奋发有为的发展态势,于诗歌而言也是如此,“拿来主义”,兼容并包,混乱、躁动、野蛮生长,固然不成熟、不稳定但是有活力、有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