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是永远的不变
作者 骞军法
发表于 2025年8月

他曾以为找到了可以奋斗终生的平台,参与过集团旗下地产、机场业务整合上市等大项目,但在服务14年后却不得不选择离开;他在上海坚守一个不被大家看好的平台,却在风雨中看到了别样的风景。在他看来,人生没有一帆风顺,没有一劳永逸,但也没有山穷水尽,贵在保持自我的韧性;只要不断积累变化的力量,就不用畏惧未来的各种变化

作为“80后”,我们出生、求学和谋生的40余年,正是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大江南北日新月异的40余年。有人说,我们是错过的一代:学费要自己交、工作要自己找、房子要自己买。也有人说,我们是幸运的一代:见证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启。人生感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于我而言,为了不再重复父辈的四季劳作,从田间地头来到“水泥森林”寻找出路,自大学毕业进入职场至今,不知不觉已超过20载,过程虽然有些艰辛,但非常充实。说这20年长吧,不过是人生旅途的几个片段;说这20年短吧,曾经的职场小白已被“盘”成了中年大叔;说这20年复杂吧,只不过拥有海航集团、恺英网络两段职场经历;说这20年简单吧,却也先后在西安、宝鸡、海口、北京、上海等城市闯荡过。再回首这20年,好似大梦一场,热闹非凡;又如春风一夜,了无痕迹。

陕西职场(2004-2007年)

懵懵懂懂地成长着

在陕西工作的4年里,因公司实施培养计划和上级领导提携,我实现了从基层员工到中层干部的成长,也幸运地获得了去集团总部工作的机会。

西安民生:职场生涯第一站

2004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放弃了去高校工作的机会,应聘到当时名气还不大的海航集团。那年海航集团从北京、天津、武汉、西安等地招聘了约600人,分3个批次在海南博鳌集训后,分配到集团总部、海航航空、海航机场和海航商业等产业板块所在地的20余家法人单位就业。集训期间,集团人力总监指着“欢迎2004届新员工加盟海航集团”的横幅对我们讲:“严格意义上,你们是加入而非加盟。”话不好听,但确实是这个道理:当时我们尚无任何资历或贡献。遵从了父母希望我留在陕西的建议,在长安航空和西安民生这两家海航集团驻陕企业中,我选择与在市区的西安民生签订劳动合同。那时候对行业差别没有什么概念,后来才知道航空板块比商业板块的工资水平要高出许多。

西安民生作为海航集团多元化战略并购的第一家企业,曾有过“全国十佳百货商场”“西北商业人才摇篮”等美誉,位于当时还很繁华的解放路上,承担着海航集团商业板块筹建的重任。根据当时的培养计划,我们这批入职的大学生在营业员、品牌柜长、楼层经理等岗位实习半年后,分别被安排到营销、人力、财务、董办等职能部门先任助理、再晋主管。此后,在职能部门的一年半时间里,我在计划财务部和董事会办公室两个部门的预算、税务、内审、法务等岗位轮岗。

其间,最让我有成就感的经历,是引进了公司第一台税控发票认证机。受益于商业板块扩张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入职一年后我有幸作为后备干部,参加了西安民生委托西北大学举办的商业管理高级人才培训班,系统学习了企业治理、战略规划、品牌管理、融资并购等课程。那时候的高光时刻,是2006年我代表西安民生参加了陕西省政府顾问委员会召开的重组企业座谈会,与会的另一家企业是比亚迪的前身——西安秦川汽车。

宝商集团:企业内控实践课

2006年,西安民生根据海航集团委托,组建团队对新并购的宝商集团进行管理输出。后备干部中优秀的人很多,但愿意去外地的并不多。单身的我,因此有机会成为外派的管理整合项目组成员之一,并在任务完成后被聘为宝商集团董事会办公室下辖的审计法规室经理。那时宝商集团的百货和超市业务在宝鸡、兰州等区域是行业龙头。在海航集团和西安民生两级审计法规室指导下,经我组建的宝商集团审计法规室两年内实施了十余个管理审计项目、经办了十余起刑商诉讼案件,使我对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和国家司法体系运转有了具体实践和认真思考。那时候的高光时刻,是2006年我作为宝商集团代表以理事身份参加宝鸡市审计协会的年度会议,以及2007年我被抽调到海航集团审计法规室交流学习两个月。

记得有几家宝商集团子公司的负责人,曾就我经办的管理审计报告中的结论多次来沟通。虽然基本结论是根据必要程序和客观数据生成的,我还是尽可能地吸纳了他们的一些解释观点。这些审计项目的具体实践,让我明白内部审计务求客观中立,毕竟审计结论涉及被审计单位和负责人的绩效评价或责任认定。记得有一个租赁合同纠纷,如果实现和解赔偿,三四十万元就能完结纠纷,但和解建议最终没被管理层采纳。后来听说,通过一审、二审等诉讼程序僵持了两三年,律师及赔偿等加起来支出有百余万元。若干年后担任企业高管时,我似乎有点理解当时领导们的立场:和解方案会涉及决策责任的评估,而诉讼程序在内控上相对合规。此后经历的许多内控实践,让我逐渐明白,其实程序规范和工作效率是互相作用的,只求效率难免忽视程序,只讲程序必然损失效率。所以企业内控建设或内控工作,本质上是平衡效率与程序的一种实践和博弈。而企业治理,更是平衡发展效率和内控程序的一门管理艺术。

海南职场(2008-2018年)

轰轰烈烈地热爱过

在海口工作的10年里(包括在北京短暂的两年),因集团总部培养和具体项目实践,我完成了从中层干部到企业高管的跨越,走上了职业经理人的道路。

海航集团:企业证券理论课

2007年年底,集团总部拟选拔十余名基层员工“充实”到总部人力、财务、采购、证券等职能部门,基于在集团总部交流期间与人力、审法、财务等同事相处的感受,以及已在海南工作的高中同学的鼓励,我报名参加选拔并被录用到集团证券业务部。或许从自身专业角度去财务或审法更匹配一些,但因西安民生和宝商集团都是上市公司,让我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和运作有了浓厚兴趣,所以选择了集团证券部。得知我被集团总部抽调时,带我从西安到宝鸡参与项目且已在宝商集团任职的领导对我说:“相府的丫鬟七品官,你去了要多干活、多交朋友。

本文刊登于《董事会》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