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治理:董秘的履职策略
深圳某上市公司董事会否决一起关联交易议案——董事会秘书通过提前嵌入合规审查机制,成功拦截了可能造成2.3亿元损失的非常规操作。这一案例折射出新公司法施行背景下,董秘正从传统的“会议记录者”演变为公司治理的“战略安全官”。
在中国公司治理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法治环境下,基于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董事会治理机制正经历从形式合规到发挥实质效能的范式转型。因此,董事会的规范和高效运作显得尤为重要。董秘不仅是推动董事会高效运作的关键力量,更是维护公司合规性的关键守护者。特别是在处理股东或管理层提出的不合规议案时,如何确保议案合规,妥善解决冲突,保护个人权益,并为公司治理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构成董秘工作的重大挑战。
董事会议案的不合规性可能有多个源头,典型的不合规议案类型包括:程序性违规类、法律审查缺失类、信息披露瑕疵类、利益冲突类、决策支撑不足类。面对不合规议案,董秘要有效行使职责,既要“挡”住不合规议案,又要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公司治理顺畅运行。具体而言,董秘可以从制度构建、专业协同、沟通艺术、底线坚守和意识培育5个维度,梳理董秘履职策略框架。
构建前置审查体系,筑牢合规“防火墙”。董秘应积极促进公司构建一套完备的议案预审体系。一是建立分级审查机制,由董秘牵头组建跨部门预审小组(法务、财务、内控等),制定议案合规审查指引,明确各层级审查标准与流程节点。二是实施风险分类管理,按议案性质设置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重点监控关联交易(超净资产5%)、重大投资(超总资产30%)等高风险事项。三是开发智能化审查工具,引入AI合规监测系统,自动识别议案中同业竞争、信披违规等常见合规缺陷。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董事会》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