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温热浪、暴雨、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和强度席卷全球,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常态化危机。气候变化带来两个不争的事实:全球变暖与极端天气频发强发。了解极端天气概念、事件归因和影响及我国科学应对措施,传播极端天气防灾减灾知识和提高对极端天气新常态的认识,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和应对极端天气有着积极意义。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概念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以下称“极端天气”或“极端事件”)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区域出现频率小、强度大、影响广的天气气候现象。事件发生概率一般低于10%或5%。极端天气一般是罕见的,不是全球性的,而是区域和局地的现象,影响是重大的。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极端冷暖事件,有降水极端多(洪涝)或极端少(干旱),以及台风强度与频数、强对流天气强度、沙尘暴强度等多种事件。
全球变暖与极端事件的关系
全球变暖使得地球气候系统不稳定性加大,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频发与强发特征。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球强台风(飓风)占台风生成的比例增加。全球热浪和干旱复合事件增多;沿海和河口地区的洪涝复合事件增多;欧亚、北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利于野火发生的复合天气事件频次增加。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均为洪水发生最频繁、直接经济损失最大的地区 ; 干旱是造成亚洲和非洲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受风暴灾害影响最大。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目前对于 6 种极端事件的变化已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它们包括:极端温度、降水极值、洪水、干旱、风暴(包括温带和热带风暴)与复合事件(上述事件中的 2种或2 种以上同时发生)。
温度极端性。从 1950 年以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造成了极端最高和最低温度出现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增加。人类的影响极可能是主要原因。城市化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变暖的作用。气候模型预测,这种情况将发生在整个 21 世纪,将影响几乎全球所有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程度增加,极端事件将呈指数增长。以往百年一遇高温热浪事件未来可能每5—10 年一遇。
暴雨极端性。1950 年以来,全球陆地范围的暴雨增强,尤其是全年在北半球高纬地区与冷季的中纬地区。在变暖的全球气候下,极端降水将更强、更频繁。由于暖气候下融雪加快,洪水发生的季节性也已改变,如冬季变暖使得快速融雪造成冬季洪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