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阴阳调和,呵护身心
作者 谢伟
发表于 2025年8月
不觉夏已至,万物竞生长。陈国坚/摄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0 个节气,一般在公历 6 月 21 或 22 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时节,天气炎热,民间有“夏至不过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说法。在传统习俗方面,夏至有吃面的习俗,比如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过水面等,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此外,还有祭神祀祖、消夏避伏等习俗。

唐朝诗人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诗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诗中描绘了夏至日白昼最长,之后夜晚渐长,官员在公门闲暇时念及农民劳作辛苦,还描绘了夏日池边的清幽景色。

从健康管理角度看,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增加,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和水果。

本文刊登于《海外星云》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