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科幻大片《月球旅行记》(下)

编者按:
在上一期刊登的本文上半部分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德国著名导演弗里茨·朗执导的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Frau im Mond)在当时造成的影响,以及它在中国上映之前所遭遇的几番波折。这部在全世界都颇具影响力的作品在正式进入中国之后同样受到了欢迎。本期我们将接续上篇,讲一讲这部贺岁科幻大片在国内上映时的“盛况”。
1932年11月3日,南京的《中央日报》称“首都大戏院”“下期开映德国科学界空前大贡献《月球旅行记》”。但就笔者所见,该报下一次出现该片信息已是次年12月7日的公告:“首都大戏院今天日夜开映。”
就目前的信息来看,该片最早于1933年1月在上海开映。当月13日,《申报》本埠增刊“电影专刊”称该片“现已到沪,不日将在巴黎大戏院开映”。此时春节将近,开映时间最终定于除夕(1月25日)当天。
开映前,多家报纸为之预热。1月15日,北京《益世报》预告“此片除却予观众以新的刺激外,还有一段动人的罗曼斯,和我国的著名神话‘嫦娥奔月’有几分相似”。20日,上海《申报》宣称片中“许多天空奇景,都是别的片子所不能够见到的”。(《电影在科学上的贡献》)21日,上海《时事新报》告知读者:永和实业公司的同名品牌“月里嫦娥”(Girl in the Moon)将与巴黎大戏院合作,在影片开映当天向观众赠送“月里嫦娥”牌牙膏或香皂一块。
除夕开映当天,《时事新报》“本埠增刊”用一整版作为“《月球旅行记》特刊”。其中,《人约黄昏后》称:“这张影片是文艺科学底结晶品,是人类理想与科学判断的实现化,这是值得看重的,而且更好的是,月底美与情趣在这张片子里竟然也有!”《月球旅行实现》也称之为“科学界和电影界合作后一个破天荒的盛举”。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科幻世界》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