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治理与中国方案: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全球贡献
作者 张璐超
发表于 2025年8月

对外劳务输出是我国参与全球劳动治理的重要实践。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人员是在对外经济合作框架下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这两个渠道派出的人员,虽然占我国劳动力总量的份额很小,却是助力消除贫困、促进民间友好往来的重要力量。我国对外劳务年末在外人数从1978年的不足5万人增长至2015年的100万余人。40多年的历程见证了我国对外开放中“自然人”有序流动的成绩。全球劳动治理是“民族国家、政府间组织和私人治理主体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制定一系列旨在维护劳工权利、改善工作条件的法律、规则、倡议的过程及确保国际劳动标准得到有效执行的监督过程的总和”。我国通过对外劳务合作实践,深度参与到全球劳动治理体系之中。

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规模和结构特征

其一,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人数不断攀升,两渠道派出人数差距不断缩小。改革开放至1990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处于起步阶段,年末在外人数各维持在3万人左右。1990年至2001年,对外劳务合作迎来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对外承包工程年末在外人数6万人、对外劳务合作年末在外人数达到41.47万人,两渠道派出人数差距扩大。2002年至2012年,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量快速增长,2012年对外承包工程年末在外人数为34.46万人、对外劳务年末在外人数48.26万人,两渠道派出人数差距缩小。2013年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大力促进双渠道劳务发展,2015年年末两类派出人数总和超过102万人,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峰值。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两类派出人数均有所下降,2023年在外各类劳务人员总数为54万余人。

其二,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人员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拉美成为新兴市场。对外劳务人员的目的国选择受到工程项目、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未受疫情影响的2019年年末,中国在境外从事劳务合作人员(不含赴港澳台)中的72%聚集在亚洲、15%聚集在非洲,中国在境外从事承包工程人员(不含赴港澳台)中的55%聚集在亚洲、33%聚集在非洲。在劳务合作项下,日本和新加坡是去往人数最多的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是较早与中国建立对外劳务合作关系的国家,且两国对外籍劳动力的需求较大且稳定,因此成为对外劳务合作人员的首选地之一。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人员中大概6%的人员去往拉丁美洲。在拉丁美洲比较典型的目的国是巴拿马和秘鲁这两个国家。中国与巴拿马的劳务合作可追溯至19世纪。1849年至1854年,抵达巴拿马修筑铁路的华工多至4000人。目前,巴拿马拥有拉丁美洲最大的华人社区并设立“华人日”。2019年年末约有1.5万名中国人在巴拿马从事劳务合作相关工作,在当地就业人口的比例高达1/128。在秘鲁从事对外承包工程人员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某些中国企业从2017年起较好地打开了秘鲁对外承包工程市场。2019年年末秘鲁有9576名来自中国的从事对外承包工程的人员,较2016年年末的4724人翻了一番。

其三,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行业分布呈现建筑业主导、多梯度发展的局面。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行业分布大致分为4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建筑业,2023年年末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人员中的40.9%聚集在该行业;第二梯队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4%)、制造业(10.6%)以及住宿和餐饮业(8.7%);第三梯队为农林牧渔业(4.2%)、采矿业(2.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2%)、批发和零售业(1.7%)、卫生和社会工作(1.5%);第四梯队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0.5%)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3%)。

本文刊登于《经济》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