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首都重点平原新城,近年来,顺义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认真贯彻市级“一区一策”支持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聚焦国际化类海外,加快建设临空经济先行区和产城融合国际新城,构建“5+4”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开放力度,加强科技创新,优化发展环境,以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突出高端制造 打造高精尖产业发展主阵地
作为北京高端制造业大区,顺义区正聚焦“高端制造挑大梁”目标,加速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航空航天、第三代半导体、智能装备、医药健康5大高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稳居全市前三、平原新城首位。
一是提升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能级。新能源智能汽车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北京市汽车产业主要承载区和构建“全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地”的重点区域,顺义区积极推动整车产能向优质、新能源车转型,打造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拥有北京奔驰顺义工厂、理想汽车、北京现代、北汽越野车4大整车企业、7大研发中心和15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24年汽车产业产值达到983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一半以上,正在加快建设的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将成为京津冀乃至北方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中心,龙头支柱产业地位日益稳固。
二是壮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顺义区发挥首都国际机场资源优势,加速集聚中航工业、中国航发等央企产业资源,持续做强航空维修业务,加快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形成了央企龙头引领和重点民营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态势,着力打造全市航空航天产业高端制造领域的核心聚集区。目前,汇聚了北京飞机维修、汉飞航空等20家规上企业,2024年实现产值215.8亿元,航空装备配套产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圆满竣工,将填补我国在高推力航空发动机维修领域的空白。
三是做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生态。以氮化镓(GaN)、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已成为服务国家战略、攻坚技术短板、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围绕北京市赋予的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重任,顺义区聚焦器件(芯片)环节,规划建设配套完善的半导体产业集聚区,出台第三代等先进半导体产业专项政策,加快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集聚了微波射频、电力电子等领域企业30家,构建起从装备到材料、芯片、模组、封装检测及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2024年实现产值22.5亿元,成功获评国家级“第三代半导体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四是推动智能装备产业提质升级。智能装备产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北京市4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顺义区以建设全市“高端工业母机产业基地”为抓手,聚焦数字化、智能化、成套化,实施“整机+零部件”双提升行动,着力打造以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科学仪器、通用机械设备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全区已集聚78家规模以上智能装备企业,2024年产值规模约155亿元,涵盖北京市装备制造发展12大门类。天玛智控等4家企业获评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数量全市第一。
五是加快医药健康产业多元化发展。医药健康产业是助推北京市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顺义区紧抓有利契机,吸引生产研发及流通环节企业落地,初步构建了医药研发、生产、服务和贸易的全产业链布局,培育引入康仁堂、韩美、艾柯医疗等多家规上医药健康企业,逐步形成化药、生物药、医疗器械、医药服务、智慧医疗协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2024年全区医药产业规模超500亿元。依托首都机场、天竺综保区口岸功能优势,建成了全国唯一的罕见病用药保障试点——天竺综保区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积极开展跨境贸易标准化等试点建设,医药贸易规模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占全市71%、全国近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