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张晓兰
发表于 2025年8月

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活动有序进行的服务行业,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具有专业性强、关联性高和知识密集等特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破除跨地区经营行政壁垒,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行业分类,生产性服务业可分为10个大类、35个中类、171个小类,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和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等。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在规模、创新、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应进一步夯实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增强生产性服务业供给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适配性,加强培养和引进生产性服务业高端人才。

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其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整体经济运行效率。

有助于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物流仓储、信息技术等服务,进而从效率、升级、创新等方面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增强制造业市场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提供技术创新、供应链管理和市场营销等专业化的中间服务,推动制造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进而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促进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提供专业化分工和价值链延伸等服务,为制造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研发设计、物流运输、金融服务等,推动企业产品向高附加值攀升,进而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三是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工业设计等服务为制造业提供了强大的创新支持,促进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应用。

有助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生产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其通过专业化、高效化的服务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一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信息技术与科技研发等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可以帮助相关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最有竞争优势的环节,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扩大生产要素适用范围。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既能为制造业提供高效的基础性产品和服务支持,又能将人力资本、知识、技术等嵌入各个生产环节,有效实现资源要素再配置。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形成产业链纵向延伸和企业间横向协同的生态体系,帮助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更好地发挥生产力效应,从而扩大生产要素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效率。三是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正处于从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攀升的重要阶段,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产业链各个环节,能够打通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资源壁垒,形成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

有助于增强国际合作与竞争优势。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本文刊登于《经济》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