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
作者 赵京桥
发表于 2025年8月

生活性服务业作为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服务业,满足了人们从基本生存需求到精神文化追求的多样化消费需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人民群众对生活性服务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供给,而是朝着更高品质、更多元、更高效便捷的方向转变。健全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机制,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不仅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释放内需潜力的战略选择,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必然要求。这一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多个维度协同发力,形成政策支持有力、核算科学精准、标准规范统一、数智赋能显著、开放水平较高、人才支撑坚实的良好发展格局。

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对社会民生事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就业提质扩容和城市工作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性服务业是事关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生活性服务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乎人民群众在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社区服务等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优质高效的服务供给是提升生活品质、实现美好生活的核心支撑。

生活性服务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生活性服务业具有覆盖领域广阔、就业吸纳能力强、周期性波动小等特点。其提质扩容是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稳定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的动力,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生活性服务业是就业稳定、扩容、提质的重要阵地。生活性服务业行业门类广、业态丰富、劳动密集度高,特别是在平台经济发展进程中,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的灵活就业形态多样化发展,灵活就业规模快速增长,在吸纳新增就业、保障重点群体和弱势群体就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稳定社会经济大局至关重要。

生活性服务业系城市活力与竞争力的核心元素。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活服务是现代化城市的核心软实力,直接影响人才吸引、投资环境和城市宜居度,是城市能级提升,建设人民城市的重要标志。

构建多元、普惠、优质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

优质高效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应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生活服务+个性化市场服务”的多元供给体系,具有多样化供给、高品质服务、高效率运行、创新驱动、绿色可持续等主要特点。基本公共服务以保障民生为核心,由政府主导提供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等基础服务;普惠性生活服务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以合理价格满足大众化基础生活需求,如社区“一老一小”服务,社区家庭服务,社区文化、体育设施服务等;个性化市场服务则依托市场机制,提供市场化、个性化服务。这种供给体系既保障了民生底线,又激发了市场活力,更好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加快优质高效生活性服务业体系的构建,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优化统计核算体系,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大数智赋能力度,提高开放水平,重视人才教育培训。

完善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政府政策是引导生活性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的指挥棒,完善政策体系需构建系统化、精准化、差异化、合理化、协同化的支持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与战略引领。在新一轮中长期规划开启的关键时期,要重视生活性服务业的顶层设计与战略引领,将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深度融入“十五五”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服务业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等,明确发展目标、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空间布局。

本文刊登于《经济》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