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新疆经济发展重要机遇期
作者 和军
发表于 2025年8月

近年来,新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发挥区位与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油气、煤化工、能源、矿产、制造、棉纺、粮食、畜牧、文旅、物流等“十大产业集群”,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2024年,新疆取得储气能力、粮食单产、原煤产量增速、铁路货运量增速、喀什集结中心TIR运输运营票数等多个全国第一,过境中欧(中亚)班列占全国一半以上。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贸易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1%、8%、21.8%、10.5%和8.2%,增速排名位居全国前列。

补足短板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新疆经济结构仍存在不少短板与问题。

一是高度依赖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失衡。2024年新疆第二产业占比3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6.5%,其中石油、煤炭、化工等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且下游高附加值产业不足。农牧业基础薄弱,耕地水资源约束强化。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导,深加工不足且多依赖于外部企业。设施农业推进缓慢,仓储物流存在瓶颈,小农经营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农牧业抗风险能力弱,产能过剩与市场脱节矛盾突出。

二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2024年新疆第三产业占比、增速分别为47.9%、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6.7%、5.0%。现代服务业贡献不足,传统商贸、基础旅游占主导,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薄弱。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弱,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尽管近年来新疆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较快,但研发投入强度(R&D/GDP)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龙头企业少,相比其他地区发展明显滞后。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5.7%‌,而新疆同类企业仅‌90家‌,营收196.7亿元,占全疆规上工业营收比重仅‌1.1%。截至2024年底,新疆光伏装机规模突破4872万千瓦,但新疆风机、光伏组件外采率较高。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足,虽然拥有雪莲、肉苁蓉、枸杞等特色药材,但生物医药产业存在产值不高、规模较小、产业聚集度低、产业链弱、缺乏大品种、大品牌等问题。

四是区域协调发展不足,产业结构失衡。新疆区域协调发展不足主要表现为南北疆差距过大。2024年新疆GDP总量为20534亿元,但区域分布极不均衡:北疆占61.8%、南疆占29.8%、东疆占8.4%。人均GDP差异更大,北疆七地州人均GDP10.69万元,而南疆四地州人均GDP仅6.02万元。由于资源禀赋差异,产业结构失衡也很明显。北疆及东疆主要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煤炭产量占全国前列,2024年原煤增产17.5%,制造业增速7.6%。而南疆四地州仍主要依赖农业,农业增加值占比超30%,远高于全疆12.5%的平均水平,但仍存在农业劳动力生产效率较低、农业产业链条短、深加工能力弱等问题。

五是亟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释放产业结构升级效能。在审批便利度方面,不动产登记、工程审批等存在多头跑动、登记时间长等现象,政务服务中心周六延时服务尚未全覆盖。数字政务发展滞后,部分县区线上办理率不足40%。法治化营商环境水平亟待提升,部分领域裁量基准不明,‌执法标准化缺失,“首违不罚”制度执行不统一。‌权益保障机制薄弱,政府拖欠账款、知识产权侵权等问题突出,涉企诉讼“绿色通道”实际覆盖率较低。亟需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隐性壁垒仍广泛存在。‌制度型开放深度不够,规则衔接滞后,跨境服务贸易配套细则尚未完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薄弱,企业跨境纠纷处理周期长。

本文刊登于《经济》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