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生态搬迁 书写安居乐业“民生卷”
作者 胡春
发表于 2025年8月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设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动生态移民搬迁,不仅让雨林深处的群众告别了闭塞与落后,更在绿水青山间织就了一张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相辅相成的和谐网络,交出了一份生态美、百姓富的优异答卷,成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保亭县什玲镇水贤村、什东村地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生态保护核心区,这里是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黎族、苗族群众世代居住的家园。长期以来,村民的生产生活与雨林保护存在一定矛盾,一方面,传统的耕作方式对雨林生态造成潜在影响,不利于热带雨林的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另一方面,偏远的地理位置导致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生活条件亟待改善。

保亭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生态搬迁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服务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助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的关键抓手,更是实现雨林保护与群众致富双赢、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生态搬迁工作必须依托党组织的核心引领,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统筹协调、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以党建红串联生态绿、托举民生富,从而推动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有机统一。2021年4月,保亭县以党建为“红色引擎”,全面启动什玲镇水贤村、什东村生态搬迁工作。2022年7月,68户生态搬迁群众全部完成签订《生态搬迁安置补偿协议》,拨付生态搬迁补偿款和奖励资金共10527.98万元。2022年9月,完成生态搬迁的任务目标,68户村民顺利搬入新居。2023年9月,完成老村建筑物整体拆除,成为全省首个完成拆除生态搬迁原住址构筑物的市县。自生态搬迁群众迁居以来,保亭全力推进地块划分、生产道路和生产用电配套等收尾工作,为搬迁群众稳定生产、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下“生态美、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落实“四个坚持”

坚持党建引领,锚定方向筑根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成立保亭县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搬迁动员、前期摸排、征地补偿等7个专项工作组。聚焦“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精准制定《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玲镇水贤、什东村小组生态搬迁实施方案》《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玲镇水贤、什东村生态搬迁补充细则》,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搬迁对象、时间节点,落实落细“任务到人、责任到岗、措施到位”的工作体系,为搬迁工作高效推进注入强劲动力。二是加强贯通调度,聚力闭环落实。创新实行“三长联合推动机制”,由县委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共同牵头推动。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专项调研15次,召开专题会32次,组织现场推进会22次,通过现场调度、定期会商全面掌握工作动态,及时破解征地补偿、安置选址等关键难题,统筹调配政策、资金、人力等要素资源,构建上下联动、协同攻坚的工作格局。工作过程中,组建由党员骨干牵头的攻坚专班,深入一线掌握实情,带头认领青苗补偿、划分安置生产用地等关键难题,对工作实行“清单化管理、节点化推进”,建立“发现问题—交办督办—整改销号”闭环机制,确保各类问题限时办结、动态清零,推动生态搬迁工作提质增效。

本文刊登于《经济》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