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郭鸣民
发表于 2025年8月

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当下经济变革发展中,国企应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对内通过智慧化管控建设提升管理效能,对外通过场景应用建设推动主业数字化发展,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区管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上海静安区国有企业近年来的信息化建设实践出发,总结成效和发现不足。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尽快以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国有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是内部驱动:面向市场和客户需求,主动实施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需要多方协同、资源共享。越是大企业,需要协同的问题越多,可以共享的资源也越多,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收益也越大。国企规模相对较大,因此数字化转型更有价值。

二是环境驱动: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要求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国际方面,国家间的数字化竞争已不可避免。国内方面,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求国企以数字化转型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

三是政策驱动:政策发布加速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2020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导国企系统性推进数字化转型。《通知》指出,在建设基础数字技术平台方面,“运用5G、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北斗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构建适应企业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等新型IT架构模式,建设敏捷高效可复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集团级数字技术赋能平台,提升核心架构自主研发水平,为业务数字化创新提供高效数据及一体化服务支撑。加快企业内网建设,稳妥推动内网与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提升服务能力,加快企业上云步伐”。

静安区国企信息化发展历程

上海市静安区、闸北区于2015年11月“撤二建一”,合并后新静安区内有13家区属国企(含4家上市公司)、1家区国资委委管国企,合计400多家下级子公司,总资产规模约1400亿元。

2016年至2018年为打基础期。2016年,静安区国资委推出系列改革,其中一条是废除原委派财务总监制度,推行总会计师制度,总会计师同时是集团党委委员、董事,分管财务工作。在责权对等基础上,区国资委要求总会计师负责建立财务中心,实现集团财务集中管控。

本文刊登于《经济》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