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乐春,1903年生,福建永定人。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1928年6月参加永定暴动,192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3月任闽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妇女部部长,同时当选为中共闽西特委委员。1931年任永定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是首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唯一的女性中央执行委员。1941年逝世。
古田会议纪念馆中有一口小铝锅,口径13.5厘米,高9厘米,手柄长11.5厘米。这口小铝锅一侧被磕碰得凹凸不平,锅盖上沉积着一层硝烟岁月里的尘垢。
小铝锅的主人是范乐春,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周围人称她为中国工农红军闽西南地区“后勤部长”。范乐春常年在山上砍柴,对山上的野菜、野果非常熟悉。考虑到红军粮食严重匮乏,她总要交代炊事员少下点大米。每次行军快到开饭的时刻,她便谎称自己肚子胀,不想吃饭,然后躲到远处,从路边采点野菜,舀点山涧里的水,用小铝锅煮了吃上几口,又继续上路。
谁会把一个左眼失明、小时候患天花留下一脸坑洼的女子,一个小铝锅不离身的“野菜通”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优待红军局局长、福建省永定县委书记联系起来?范乐春还是一个“山歌王”,在行军路上,她常常为战友们唱歌解乏,鼓舞斗志。凝神屏息,我们仿佛又听到了范乐春在岁月深处清唱她自创的山歌《五唱野菜》……
一副“金嗓子”:
她的山歌能当饭
范乐春出生在福建省永定县金砂乡古木督下村。古木督下村是个穷山村。村周围有的是高山峻岭,山上有的是苍松巨杉,森林里有的是百鸟和鸣。稍开阔处,眼见的多是梯田,层层叠叠地通向云端。这些梯田,看着整齐又漂亮,但糟糕的是,大雨一来,山洪暴涨,便会稀里哗啦地滚泥石流,田畴片刻间成荒坡。田是冷水田,雀毁兽害不算,田还是地主的,田租高得离谱。范乐春出生时,家里有祖父母、父母、两个哥哥,父亲半工半农地苦撑,还是养不活一家七口。于是,在她幼年时,父亲就跟着族人携妻带子,一家五口来到江西省会昌县开了一家小烟店,自产自销永定条丝烟养家糊口。
命里多劫。1913年,范乐春10岁那年,会昌城里天花盛行,范乐春被感染后高烧了几十天,捡回一条命后,留下了一身的痘疤,左眼也失明了。3年后,父亲突然得了重病,请遍会昌有名的医生诊治也不见效,很快就撒手西去。母亲本来身体就不好,丧夫之痛让她一病不起,1个月后,也追随丈夫而去。1916年冬天,13岁的范乐春离开两个哥哥回到了古木督下村。
没了父母,寄人篱下的范乐春倏忽间就成了“小当家”。她跟着村妇们到小河边浣衣浆衫,木槌捶得“嘭嘭嘭”地响;她苦学针线活,一有空就缝衣做袜、编鞋刺绣;她穿着自己编的草鞋上山砍柴,手上满是血泡也咬牙不吱声;她瘦小的身影在水田里挥汗抡锄,泥水溅得满身都是,也溅起了周围一阵阵的哂笑声……生活有万般苦累,但氤氲的山风赋予了范乐春银铃一样的歌喉,累了乏了时,她便“哎哟嘞”“哎哟嘞”地引吭高歌,一首首当地的山歌从她小小的胸腔里喷涌出来,飘过田野和山冈的时候,她感觉全身心都得到了释放!
1927年8月,永定县金砂乡成立了中央党组织,各乡村都办起了平民夜校,范乐春一副好歌喉派上了大用场:她每天和一群青年男女对唱红色山歌,传播革命火种!年轻人的思想疙瘩解开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就消除了,凭借一把“金嗓子”,范乐春在方圆几十里出了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