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借”东风的长安汽车
作者 梁罗喆
发表于 2025年9月
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挂牌成立,成为中国第三家汽车央企,也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第100家央企。

拥有162年历史的长安汽车,迎来新的时刻。新央企的名称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此之前,长安处于另一个话题中心:长安与东风官宣合并,又官宣独立。重组一事震惊业界,更让2025年的长安变革充满戏剧性。

长安汽车,从军械制造到合资辉煌,再到新能源时代的绝地反击,堪称一部中国工业的“极限求生”剧本:它曾靠CS75 PLUS逆天改命,用深蓝、阿维塔撕开电动化缺口,更以“第三次创业”的狠劲赌上未来。如今,独立央企的身份,赋予长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也意味着必须独自面对市场竞争的全部压力。

危机比同行来得更早

在中国汽车企业中,长安汽车资历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存在。

长安汽车发展史可追溯至1862年洋务运动时期创建的上海洋炮局。1958年,长安机器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辆吉普车“长江牌46型”,开启了汽车制造之路。1983年,长安和日本铃木达成技术合作,开始进入微型车领域。1991年正式更名为“长安机器制造总厂”,标志着它向专业汽车制造企业的转型。

2000-2016年这16年,长安汽车迎来自己发展历程中的黄金时代。2001年,长安福特合资公司成立,迅速成为中国市场的重要力量。2016年,长安汽车年销量达到306万辆的历史峰值,其中合资品牌贡献近40%,仅长安福特就实现95.8万辆销量,为母公司输送182亿元净利润和98亿元现金分红,相当于每天进账2700万元。

然而,合资依赖的危机在2018年开始显现。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产品更新滞后,长安福特销量遭遇断崖式下跌,年营收从2016年的1265亿元暴跌至2021年的不足300亿元。2019年,长安从合资企业获得负19亿元投资收益,导致上市公司全年亏损26.5亿元。

这一危机比部分同行来得更早。相比之下,国内德系、美系和日系合资企业成为利润奶牛的大型汽车集团中,上汽集团直到2024年还能从合资企业获得87亿元现金分红,广汽集团2023年合资收益仍高达160亿。

“合资品牌给的只是麻醉剂,自主创新才是造血干细胞。”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打过这样的比喻。

提前转身,七年自主逆袭

“某种意义上,长安是因祸得福,可以比其他车企转型更早。”全国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

长安汽车在2016年合资业务巅峰期开始加强自主品牌建设。这一前瞻性的布局,让长安汽车在面对合资业务崩塌时,仍能够相对平稳地过渡。在2017-2024年这7年里,长安自主品牌销量增长72.3万辆,占总销量比例从2016年的58%飙升至2024年的93%。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达268.4万辆,创7年新高。其中自主品牌销量222.6万辆,占83.1%。

这一转型速度远超同行。

从2020年开始,长安汽车开启自己的新能源转型阶段,并布局了三大新能源品牌: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阿维塔(与华为、宁德时代合作)、深蓝品牌与启源系列。

本文刊登于《南都周刊》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