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文艺界一桩疑似豪门内斗的事端,以短剧般的狗血,搅动舆论场。
故事的核心人物,是一个87岁的书画大家,有可能争夺他的人,包括他的亲生女儿、两个继子,还有比他小50岁的第四任妻子。
8月16日晚,中国当代书画家范曾的女儿范晓蕙发文,称父亲被其妻子徐萌带离住所,房屋被贴封条,库存书画古玩被搬走,家庭服务员被辞退,“人去楼空”。同一天稍晚,范曾继子范一夫在社交媒体发布范曾看展的照片,似回应争议。8月17日,警方表示未收到范曾家人报案,而“范曾艺术品有限公司”在直播中回应,范先生正在书房。8月18日,范曾通过媒体和朋友回应,自己一切安好,闭门创作而已。不久后,这条新闻被发布者删除。
“范曾去哪了”的答案,似乎又变得扑朔迷离。
而围绕范曾的争议,无外乎钱与名。
他两度成为中国“最贵在世国宝艺术家”,2011年一年,其作品成交总额达9.4亿元。他绘制的部分历史人物画像和鲁迅小说插图,都已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如历史课本采用的韩非子画像,就是由范曾于1974年画成。
范曾的艺术和生活,颇多争论。无可争议的,是交易数字。
而我们只有去看他的艺术和生活,才会发现,这场最贵画家失踪闹剧,也是他用人生,“交易”得到的结果罢了。
几品画家?
范曾的人生有一个很好的开头。
1938年,他出生在江苏南通,上溯祖先至范仲淹的文化望族,有家谱可考的十二代里,走出的诗人、文学家、画家不计其数。

“四十以后的范曾,在智性上表现出极其罕见的懈怠。”

范曾在自述里,写到他的早熟和聪敏。17岁,他考上南开大学历史系,两年后写信给中央美术学院转学,先学美术史,后研中国画。当时南开历史系的吴廷璆为范曾的离开感叹道:“中国可能少了一个优秀的史学家,而会多一个优秀的画家。”范曾自陈:“30年后,这位史学家的预言已化为了现实。”
历史人物是他绘画的重要题材,通过对古代经典题材的重新演绎,范曾成为当代中国简笔泼墨人物绘画的重要代表,同时他在白描上下颇多功夫,自我评价“国内白描无人比肩”。
1977年,范曾以大幅泼墨钟馗蜚声艺界,从此得大师之名。次年,他为鲁迅小说绘制插图,出版《鲁迅小说插图集》,以此塑成了一代人对鲁迅小说的画面想象和视觉印象。此后,范曾笔下的人像风物,经由各种媒介渠道,无论是宴会、上流的拍卖,还是平民的书刊、普及的教材,逐渐成为中国人艺术认知当中,不可否认也无法撤销的一部分。
“古典主义的碎片,可能是吉光片羽,而现代流派的余唾,则恐真正是碎瓦颓垣。”范曾从传统文化当中汲取书画养分,是坚定的纯粹派,笔下无西画痕迹。范曾曾与黄永玉交恶,双方书画骂战,范曾写万字长文把黄“驳得体无完肤”。即便如此,黄永玉还是说,认为中国画不应该中西结合,这方面“范曾与我是一致的”。
30岁左右时,范曾的技法已经精熟远超同辈,得到诸大家赏识。很快他开始琢磨“风格”的事,也就是想在技法中找到自我,当他想清楚了这件事,他感到自己的“艺术的进步简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全社会震惊”,此时他的画“也以空前的速度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对自己的艺术成就,范曾毫不掩饰骄傲自满,“仅仅十年的时间,我像从激烈的地震颤动中,大地被拥起的奇峰,直插云天”。
对年轻的艺术家来说,狷狂傲气,睥睨众生,并不罕见,也不是错。初出茅庐的自视甚高,到静水流深的厚重沉淀,往往要经历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