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狗版“霸总爱上我”,为什么能火?
作者 赖逸翰 孙月
发表于 2025年9月
AI短剧《霸道雪总爱上我》海报

一个工作日夜晚,陈林又在互联网平台上刷到了AI制作的小视频,视频里一只美国短毛猫在自由体操赛场上,先做了一个侧翻,又做了一个后空翻,最后稳稳落地。

这不是陈林第一次刷到类似的视频,几乎每一次刷到,她都会看完。除了小猫在运动,还有橘猫穿上外卖服去送外卖,而后在湿滑的道路上摔倒的经典剧情,或者小猫打羽毛球的图片内容……她随口就能举出例子来。

“我觉得很可爱。”本身养猫的陈林,会对诸如此类用AI 生成的猫狗拟人化内容产生情感投射,并由此共情宠物主角。但其实沉迷其中的不止陈林一个。

在短视频平台中,类似视频内容的评论区总是十分热闹,有“总算明白我奶看AI小孩的感觉”的调侃型评论,有晒出自家宠物的“攀比型”评论,也有真正讨论视频剧情的“道德审判型”评论。

面对如此网络热度,一些创作者灵机一动,他们开始将短剧剧本内容套入,在平台上连载AI猫狗短剧。

在这些用AI 做出的短剧里,雪纳瑞成了霸总,比熊成了女王,橘猫成了高富帅,这些毛孩子和同为AI 制作的对手毛孩子演员们,一同演起了“这一次,我要夺回属于我的一切”的古早剧情。

按照逻辑,流量在前,收入在后,这便有了诸多“AI猫狗短剧从业者收入颇丰”的新闻。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则是,成都某MCN机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其机构所孵化的宠物账号利用AI 工具,可以实现一个月涨粉100万,首月综合广告收入达到50万元的效果。

“月入50万”的字眼刺激了无数人的眼球,随即,网络平台上出现了许多相关的卖课教程,但从采访中笔者得知,事实并非如此。

AI萌宠短剧这条新赛道,在爆发后,在喧哗后,资本与创作者的集体亢奋正在归于平静。

被刘亦菲“翻牌”

2024年中,辣糖偶然在外网看到了AI宠物走秀的视频,当时,市场上还没有宠物短剧。这种拟人化的宠物表现形式吸引了养宠人辣糖,在AI 如火如荼的年代里,她有了另外的想法:加入用AI制作拟人化宠物视频的行列。

为此,辣糖购入了AI工具的订阅服务和相关硬件,开始学习AI绘图和视频生成工具的使用方法。2024年7中旬,辣糖终于在账号“LT小狗日记”发表了第一个AI宠物视频,内容也是宠物走秀。

“后来DeepSeek爆火,大家对AI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平台上类似的内容越来越多,为了提高竞争力同时结合短剧的流行趋势,决定转向制作AI 宠物短剧。”评估了网络流行趋势之后,辣糖告诉笔者,她以雪纳瑞为主角,结合玛丽苏短剧剧情,制作出了她的第一部短剧作品,《霸道雪总爱上我》。

和辣糖不同,张栗的入局更具备偶然性。

在2022年到2023年AI飞速发展期间,AI焦虑在设计师行业疯狂传播,“大家开始宣扬说AI 可以替代设计师”,焦虑首先倒逼张栗自学了AI 技术。

作为一名爱猫人士,张栗从自家两只小猫处获得创意灵感似乎是必然的。她对笔者表示:“我对小猫有种近乎癫狂的喜欢,有一天突然意识到AI 是弥补大家想象的一个工具,可以用低成本完成一个视觉上的小幻想。”

喜爱与焦虑互相交织,诞生了“不吃豆制品”这个账号。在这个账号里,张栗做了许多有关于小猫历险的AI作品。最初并不以盈利作为目的,张栗只是单方面希望能把有意思的事情传递出去,“当时是一腔热情,当玩的,没有想过做IP或者博主”。

从自身经历来看,张栗并不觉得入局是件难事,它“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参数设置”,创作者的设计或者绘画功底在这件事上能发挥之处不多,“它跟专业技能不挂钩,跟想象力挂钩”。

视频网站上的AI拟人小猫片段

技术很难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这也恰恰是AI工具的痛点之一。

本文刊登于《看世界》2025年1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