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现货交易市场中的风险管理与对策研究
作者 祁彪
发表于 2025年9月

【关键词】电力现货交易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评估;市场机制

引言

随着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力现货交易市场已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电力现货交易市场能准确地反映出电力市场的供需情况,提高电力资源配置效率。但是,由于电力现货交易周期较短,价格波动较大,影响因素较多,使得参与方面临较大的风险。例如,由于天气变化、能源政策调整以及新能源发电间歇性等因素,电价会发生剧烈波动,给发电、用电、售电企业带来巨大的运营不确定性。因此,加强电力现货市场风险管理已成为保障电力市场平稳运行,推动电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电力现货交易市场概述

(一)电力现货交易市场的定义与特点

电力现货交易市场是以近实时为基础的电力商品交易市场,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交易时间短。日前市场一般提前一天交易,日内市场在当日交易,实时市场根据实际运行状况实时调整,交易周期较中长期电力市场大大缩短。第二,电价实时性强。实时电价受电力供求、发电成本、气象条件、新能源出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实时性。第三,与系统运行紧密结合。电力现货交易必须与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紧密结合,对交易的时效性、准确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除市场供需、价格波动风险之外,还涉及电网安全约束、新能源消纳以及政策法规变动等诸多风险[1]。

(二)中国电力现货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电力现货交易试点工作的开展,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目前,中国已有多个省市开展电力现货交易试点,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从交易品种上看,主要包括用电、辅助服务等多种形式。但是,目前中国电力现货交易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机制的健全、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完善[2]。

二、电力现货交易市场中的风险类型分析

(一)价格风险

由于电力产品的特殊性和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价格风险是电力市场中最为突出的一种风险。电力无法实现大规模高效存储,需实时平衡产、用电需求,使得实时电价对供需变化极为敏感。当用电需求激增时,如夏季高温时段空调负荷激增,发电侧因设备故障、燃油短缺等原因不能及时响应,电价将大幅上涨;相反,当电力过剩时,电价将大幅下降。以2023年某区域电力现货市场为例,在夏季高峰时段,电价一度飙升至正常电价的三倍以上,但在风电旺季的夜间低谷期,电价又跌至近零。另外,在火电比重较大的地区,燃料价格的波动会对电价产生较大的影响,煤价和天然气价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到发电成本,从而对现货电价产生影响。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同时也加剧价格风险,风电和光伏出力受天气影响较大,难以准确预测,造成市场供需不稳,价格波动幅度进一步扩大,给参与主体成本控制和收益预测带来极大挑战[3]。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的产生既有市场机制上的缺陷,也有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目前,中国一些电力现货交易制度尚不健全、交易品种单一、价格形成机制不够透明,制约电力市场功能的发挥。不合理的市场准入门槛会导致一些实力较弱的企业进入市场,扰乱市场秩序;而退出机制的缺失,又使那些经营不善、违法违规的企业很难得到及时的清理,严重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市场操纵也是市场风险的一个重要来源。大型发电商或售电企业可能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采取串谋竞价、囤电等方式人为抬高或压低电价,损害其他参与方的利益。另外,电力行业受到政策和法规的深刻影响,如新能源补贴、环保标准升级、电力市场化改革等,都将极大地影响电力现货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增加市场不确定因素,使得市场主体面临政策变化带来的运营风险[4]。

(三)电网运行风险

电网运行风险是关系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直接关系到电力现货交易能否正常进行。电网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约束,如输电线路容量约束、节点电压稳定性约束等,这些约束限制着电力实时传输和交易。

本文刊登于《消费电子》2025年1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