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变电一次设备状态检修技术探析
作者 闫旭辉
发表于 2025年9月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一次设备;状态检修

引言

随着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变电一次设备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传统的定期检修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设备运行,但存在检修过度或检修不足的问题,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难以有效预防突发故障。状态检修技术以设备实际运行状态为依据,通过先进的监测手段和分析方法,对设备进行精准检修,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检修模式的弊端。因此,深入探析电力系统变电一次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对于提升电力系统运维水平、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力系统变电一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原则

(一)安全优先原则

在电力系统变电一次设备状态检修工作中,安全是首要目标。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高电压、大电流等危险因素,任何检修操作都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因此,在开展状态检修时,必须将保障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放在首位。从检修方案的制定、检修人员的操作规范,到检修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都要严格遵循相关安全标准和规程。在对设备进行状态评估和故障处理时,优先考虑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采取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确保检修过程中不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损坏事故,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二)预防性检修原则

状态检修强调以设备状态为基础,进行预防性的维护和检修工作,通过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电压、电流、温度、振动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设备潜在的缺陷和故障隐患。在设备故障尚未发生或处于萌芽状态时,就采取相应的检修措施,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预防性检修原则要求检修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专业的分析能力,能够根据设备状态的变化趋势,提前制定检修计划,防患于未然,进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经济合理性原则

电力系统的运维需要考虑成本效益,状态检修也不例外。经济合理性原则要求在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检修资源,降低检修成本。避免过度检修造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同时也要防止因检修不足而引发设备故障而造成的更大经济损失。通过科学的状态评估和检修决策,确定最佳的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提高检修资源的利用效率。在选择检修技术和设备时,综合考虑其性能、价格和使用寿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1]。

二、电力系统变电一次设备状态检修的主要对象

(一)主变压器

主变压器是电力系统实现电压变换和电能传输的核心设备,其运行状况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与供电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状态检修时主变压器为重点检修对象,主变压器大修包括对其油色谱、绕组直流电阻、变比和绝缘电阻的测试。油色谱分析可以通过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组成及含量的检测来判断变压器内是否发生过热、放电及其他故障。测量绕组直流电阻可检查绕组接线是否完好,有无断股和焊接不良。变比测试是为了保证变压器电压变换比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绝缘电阻的检测,我们可以判断变压器绝缘的性能优劣。通过定期对上述参数进行监测分析,可以发现主变压器可能存在的故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确保主变压器的安全、可靠运行。

(二)断路器

断路器在电流系统开关装置中的核心任务是切断和管理故障电流。如果电路状态不同,断路器必须将整个电路的故障问题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时及时关闭电源。因此,状态检修系统(如图1所示)负责及时收集断路器的运行数据,全面评估整个电路的基本运行状态。由于其独特的性能特性,其组件的寿命在高压和高负载下可能会受到损害,并可能发生过热现象。因此,通过采用该技术来维持电力系统的设备状态,可以更准确地进行设备的测试和处理。

本文刊登于《消费电子》2025年1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