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医院;信息安全态势感知;需求分析;开发与实现
引言
医院信息系统承载着患者诊疗、设备运行、运营管理等高敏感数据,是医院业务的核心支撑。伴随医疗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的加速,数据共享和物联网应用逐渐普及,医院网络暴露面显著扩大,新型攻击手段层出不穷。传统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设备“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协同防御能力,无法有效应对复杂威胁。智能化安全态势感知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关联分析、威胁预警等功能,可动态感知网络安全态势,打破安全孤岛,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防护的质变,该系统既是医院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也是维护医疗行业安全稳定的核心保障。
一、信息安全态势感知概述
态势感知是对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的环境元素进行感知,并预测这些元素未来的发展状态。而信息安全态势感知是指通过对网络环境中各类信息的采集、分析与处理,实现对网络安全状态的实时监测、理解和预测。信息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核心在于整合网络设备、主机系统、应用程序等多种异构数据源,依靠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相关技术手段,剖析数据背后暗藏的安全威胁及异常行为模式。信息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包含三个核心层级:数据采集层收集网络流量、系统日志、用户行为等基础数据;分析体悟层通过关联分析、模式匹配等途径将海量数据转化成安全态势信息;态势预测层基于过往数据与现有时态,对未来或许会出现的安全风险开展预判。相比于传统安全防护聚焦单一攻击事件,信息安全态势感知从宏观视角呈现网络安全全景轮廓,为安全决策提供全面、精确的依据,是现代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关键组成[1]。
二、医院信息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需求剖析
(一)功能需求
医院信息安全态势感知系统需构建多元异构数据采集体系,整合安全设备日志和全流量监测,形成涵盖流量、日志、资产、威胁等要素的统一数据池。核心数据包括且不限于以下数据类型。
(1)基础设施日志: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服务器、数据库等组件运行日志。
(2)网络流量:全流量元数据、关键业务流量镜像及深度包检测数据。
(3)终端数据:设备日志、主机审计记录及行为轨迹。
(4)资产指纹:网络拓扑、设备/服务指纹及版本特征。
(5)威胁情报:妥协指标(Indicator of Compromise,IOC)指标、攻击特征库及安全基线策略。
系统支持ISO/IEC 30143标准接口,兼容Syslog、Kafka、RESTful等协议,实现多平台数据互通。通过智能分析引擎完成数据清洗与特征分析,建立网络行为基线模型,精准识别异常流量及可疑操作。在检测到安全事件时,采用多级告警机制(可视化弹窗、短信、邮件等)实时推送告警信息,提升应急响应效率。
(二)性能需求
由于医院信息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且业务量庞大,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必须具备短时间内高效分析计算海量数据的能力,系统应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来保障性能。同时,从数据采集、分析到预警发布全流程需实现快速响应,将处理时间严格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置安全威胁,尤其在突发安全事件中,凭借快速响应能力降低损失[2]。
(三)合规需求
系统需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确保患者个人信息与医疗数据的安全合规使用;同时按照等级保护2.0标准,根据医院信息系统重要程度和安全保护等级,开展物理、网络、主机、应用和数据等全方位安全设计与建设。此外,鉴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系统还需符合《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等行业规范,深度适配医院业务流程与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合规性建设,提升医院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有效规避法律风险[3]。
三、医院信息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开发与实现策略
(一)分层架构设计开发
医院信息系统因数据多样、业务复杂,单一架构易导致高耦合、低扩展性,难以支撑数据增长和功能迭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