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热,竟是罕见“猫抓病”惹的祸
当小橘猫用毛茸茸的脑袋蹭你的手背,小奶猫用尚未锋利的乳牙轻咬你的指尖,很少有人能抵抗这种萌态“攻击”。然而,在这温馨互动的背后,一种名为“猫抓病”的感染可能正悄然发生。不同于狂犬病令人“闻风丧胆”的凶名,猫抓病更像一个“温柔杀手”,以不起眼的方式侵入人体,却可能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
● 被猫抓一下,就得了猫抓病
猫抓病,是一种由巴尔通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一般通过猫、狗等宠物抓伤、咬伤或猫、狗等宠物舔舐人身上开放性伤口后引起感染。该病菌可经跳蚤、虱子叮咬在猫群间传播,人类也可能通过接触带菌的猫粪便而感染。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猫抓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年发病率为4—10/10万。该病常发生于跳蚤活跃的夏秋季节,在温暖潮湿地区(如美国东南部、日本南部和中国南方地区)更常见。老年人、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一旦感染,症状往往更为严重。

● 识别症状,拆穿猫抓病的“伪装”
猫抓病极善于“伪装”,初期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染。典型病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皮肤表现期:在被抓伤后3—10天,伤口周围会出现直径3—5毫米的红色丘疹,可能伴随小水疱或脓疱。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祝您健康》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