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冰城”和“音乐之都”闻名遐迩的哈尔滨位素 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西南部,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哈尔滨逐渐形成了以城市文化为载体,冰雪符号为形式的地域性文化一“冰雪音乐”。“冰雪音乐"有两种所指,一是以冰雪为材料制作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及作品,二是以冰雪自然景观为背景或主题创作的音乐作品。自1959年起,哈尔滨的“冰雪”与“音乐"联姻发展,经过六十余年的构建、演化与升级,逐步经历生态地理条件、文化记忆再现、科学技术创新三重维度,由历时性发展到共生性转变,形成一定规模并成为哈尔滨“音乐之城”品牌建设的重要一环。
一、哈尔滨“冰雪音乐”景观的构建历程
哈尔滨“冰雪音乐"发轫于20 世纪50 年代末的声乐领域。1959年,由曹大沧作词、滕胜友作曲、周琪华首唱的声乐作品《冰上圆舞曲》,以欢愉的律动展示北方运动健将冰上矫健的身姿,正式拉开了哈尔滨“冰雪音乐"的序幕。这首歌被称为“龙江冰雪文化第一歌”,成为哈尔滨火车站迎来送往的迎宾曲。同年,11岁的“音乐神童"刘锡津也创作了声乐作品《雪花飘》,虽为简单的习作,但也从孩童的角度抒发了对于冰雪魅力的无限憧憬,为其后来大量的“冰雪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1966 年,“冰雪音乐”进入了十余年的休眠期。改革开放后1979 年,杨人翊创作的歌曲《滑雪歌》《大冬天》与刘锡津创作的民乐作品《雪赞红梅》,标志着哈尔滨的“冰雪音乐”创作开始复苏,部分作曲家开始有意识地集中创作冰雪主题音乐作品,如周琪华①演唱的《冰灯之歌》与《我爱你,塞北的雪》,后者也被定为首届冰雪节的主题曲。作曲家杨人翊也步入了高产的黄金时期,创作了《冰凌花》《瑞雪》《小雪花的歌》等大量作品,这一阶段“冰雪音乐"景观雏形初现,创作与表演以声乐作品为主。
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群众性的冰雪艺术活动与日俱增,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哈。时任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副处长的邹得鲤在接待外宾时发现,游客不仅喜欢冰,对雪也情有独钟,便萌发了举办“冰雪节"的想法,并付诸实践。1984年11月l6日,由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报送了《关于举办“哈尔滨之冬"冰雪节的报告》并附送活动方案,在这份活动方案中拟定了大型歌舞晚会开幕式,同时举办“冰雪节”冰雪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与演唱比赛活动。政府对“冰雪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支持,推动了哈尔滨“冰雪音乐”景观的加速形成。“冰雪音乐”伴随着冰雪雕刻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将冰雪展品这种季节性强的短暂的视觉艺术变为四季流传的视听艺术。与此同时,传统戏曲艺术评剧与京剧增加了冰雪主题,如评剧《神女冰城观景》、京剧《八仙看冰灯》《歌唱家乡哈尔滨》②等。
千禧年起,“冰雪音乐”景观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创办了多种音乐艺术表演节日,如“黑龙江文化艺术之冬"国际文化艺术节③、“冰雪世纪狂欢游”④“冰雪飞扬”等大型文艺演出。观其原因,除了丰富冰雪旅游的形式和内涵与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哈尔滨冰雪节升级为“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诱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跨入新世纪后,国际之间的交流愈发频繁,“冰雪音乐”晚会也不再拘囿于哈尔滨本土冰雪主题音乐创作,世界各国的“冰雪音乐”在哈尔滨冬季音乐会上竞相上演。演出曲目包括俄罗斯歌曲《雪球花》、乌克兰踢踏舞曲《踏冰雪》?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交流促进了哈尔滨对国内外杰出“冰雪音乐”作品的吸收。这种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在丰富了哈尔滨本土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城市带来了更多关注和文化交流的机会,20l0年经过哈尔滨人百年来对音乐的热爱与坚持,得到了国际组织认可,获得“音乐之都”荣誉称号。
2014年起,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利用哈尔滨的13个固定演出场所、5个流动场所,策划开启了冬季系列驻场演出,从每年的11月15日持续至次年4月30日。演出活动以哈尔滨为核心,辐射全省,演奏形式更为丰富,民族器乐合奏、协奏曲、交响曲等大型体裁音乐作品相继涌现,音乐风格也从单一的本土音乐扩展到欧洲各国的民歌及器乐曲等领域。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为哈尔滨冰雪资源的开发与革新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指引,其冰雪产业正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冰雪音乐”景观也形成了前所未有之规模。
总的来说,哈尔滨“冰雪音乐”景观的早期构建主要源于冰灯节的启发与音乐家们对冰雪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尽管众多音乐从业者参与其中,并创作出诸多至今仍广为流传的音乐作品,但总体而言,尚未形成系统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模式。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以及“两山”理念的深入实施,国家和政府开始积极引导并探索“冰雪 + 音乐”的发展模式,“冰雪音乐”通过制度性的重构与科技手段的助推逐渐演变为哈尔滨地区特有的音乐文化标识,其景观也完成了由民俗仪式到文化资本的转型。
二、哈尔滨“冰雪音乐”景观之当下特性
从音乐学与文化景观研究的跨学科视角出发,哈尔滨“冰雪音乐”景观作为地域文化与音乐艺术深度交融的独特呈现,展现出一系列的特性,集中体现在内容的独特性、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经济增效的可行性三个方面,其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以及社会成因均有不同表现,可以说既有可圈可点的亮点成就,也有值得深思之处,对其深入剖析可全面且精准地把握哈尔滨“冰雪音乐"景观在当代音乐文化生态与地域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