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东难对付,租屋税谁来交?
作者 任早羽
发表于 2025年9月
AI创意图(制作/施泽科)

近期,在社交平台上浏览到社会焦点“房东税”时,来自某一线城市的租房人沈林的第一反应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在沈林看来,这笔在网友们口中,因房东出租房屋而要上缴的税金,最终“肯定是我们租客出”。

所谓“房东税”,是人们对9月15日施行的《住房租赁条例》(下称“条例”)的一种网络概念。这种说法从何而来呢?

先来看看条例的细则:

条例第二章第八条显示,出租人应当按照规定,通过住房租赁管理平台等方式,将住房租赁合同向租赁住房所在地房产管理部门备案。出租人未办理房屋租赁合同备案的,承租人可以办理备案。

条例的第三十条同时阐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应当通过住房租赁管理平台开展合同备案等管理与服务,并与税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它们的共同出现,让部分网友认为,条例强调了出租人和承租人到有关部门备案租房合同的必要性,并且将“备案”与“交税”画上了等号。

与沈林一样,多数人也认为,如果备案等同于收税,那么这笔税收最终会转嫁到租客头上。因此,在互联网中,“房东税”有时也以“租房税”的名头出现。

但无论换多少个名字,大家始终只是关心一个问题——未来租房,是不是要交税,又是谁来承担这笔税金?

由于与二房东之间的关系不算好,沈林和她的室友们就很担心。

沈林住在一个被二房东改造过的五居室里,建筑面积接近140平的房子,她租下了其中约15平的房间,和室友们共用卫生间、厨房。在居住的两年多时间里,她们因二房东推诿电器维修、无故且未先行告知便带外人上门、随意将大门密码告知他人等事件,爆发过许多次冲突。

在沈林眼里,她们与二房东的关系算得上是“勾心斗角”“刀锋剑影”,所以,她一直观望、等待着条例的施行,“如果真的要收税,那二房东肯定会来找我们说的”。

“都是租客来承担这笔钱”

在条例施行前,租房合同备案与交税其实就已经存在。只是通常,人们在租房时,租赁行为只终结于房东与租客签好合同,交上租金这一步。多数情况下,大众都未曾在租房过程中经历过备案与交税,对此十分陌生。

相比之下,常年在一线城市工作的陈芮,却因“一次漫长的纠纷”而对此深有体会。

2021年,陈芮搬进了某一线城市的一套三居室。租房的头两年,她、两位室友和房东都没有缴纳过租房税金。房东还特意交代过陈芮,不要下载备案相关软件以及上传个人信息,否则“就意味着要交税”。

变化源于2023年社区工作人员的一次上门。与往常只是了解情况的上门不同,社区工作人员确认了陈芮和室友们的租客身份,并询问了她们的身份信息。

“后来房东也接到了通知,所以房东应该是‘被动性备案’。”紧接着,陈芮的房东就要求租客们承担这笔备案后产生的“多”出来的税金。对此,陈芮觉得十分茫然。

事实上,备案与交税并不是新鲜概念。

齐岩冰律师告诉笔者,1995年生效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就已经规定了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制度,并且关于租赁合同备案,我国行政立法经历了行政许可到行政备案、从备案收费到不收费、从有处罚到取消当事人处罚的演进过程。

本文刊登于《看世界》2025年1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