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在炎热之极寻清凉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湿热交蒸”到达顶点。古人将其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浙江沿海有送“大暑船”的习俗,寓意送“五圣”出海,送暑保平安。还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的习俗,分别有清凉祛暑、温暖保健、祈求风调雨顺的寓意。此外,在京津、江浙等地有大暑赏荷泛舟的习俗,许多地方还有斗蟋蟀的传统风俗。
陆游有诗《苦热》曰:“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诗人将阳光下的瓦片比作火龙,生动地描绘出大暑天气的炎热。大暑时节,骄阳似火,天地间仿佛被笼罩在一片炽热之中。在这阳气极盛的时节,人体的阴阳之气也随之发生变化,稍有不慎,便会出现阴阳失衡的问题。

大暑时节,阳气蒸腾于外,而阴气却潜藏于内,这种阴阳分布的状态,使得人体容易出现诸多不适。外界的酷热极易耗伤人体的气阴,让人感到疲倦乏力、心烦口渴;而贪凉饮冷又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导致腹痛腹泻、食欲不振。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海外星云》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