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主持人:许晓明,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民族艺术》主编,研究员
太极拳是基于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以中正圆活为运动特征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2020年12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官网将太极拳的价值对应 4 个可持续发展指标——“良好的健康与福祉”“优质教育”“性别平等”“和平、正义和强大的机构”,属于“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领域。太极拳可以促进当代人身心健康,不管男女老幼都可以练习太极拳,由此人们可以跨越年龄、性别、职业的界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使得太极拳在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相关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太极拳还传播到全世界,成为推动文化交流和社会交往、促进文明互鉴的媒介。

太极拳以刚柔并济的内劲为特点,将数千年中华文明智慧具象化为可视的身体语言。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拳种之一,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蕴含着深邃的道家思想与中医理论,更兼具技击、养生与健身的作用。自古以来,太极拳因其独特的拳风和朴素的哲学思想,被冠以“流动的哲学”“活态的文化遗产”等。据学界考证,太极拳肇始于河南温县陈家沟,历经岁月流转至今已传播至全球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且受众广泛,其作为连接东西方文明之纽带,成为一座屹立于世界文明史上的武学丰碑,时刻彰显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与兼容并蓄之气象。
“太极”作为中国哲学核心范畴之一,其由来存在几种争议。从现存文献来看,一种认为有关“太极”一词的明确记载最早可追溯至战国,在《庄子·大宗师》中首次出现“太极”的表述,即“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另一种说法源出《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将“太极”确立为宇宙生成论的逻辑起点。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有两个观点:一种认为是张三丰结合道家的引导术功法形成其雏形;另一种则是历史考证指向于陈家沟拳师陈王廷创造了太极拳。目前能够明确太极拳是由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陈长兴传给河北永年人杨露禅,随后太极拳逐步走出陈家沟,经过数年发展,出现了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
太极拳的发源地陈家沟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这里也是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的故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