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婚6年,丈夫一直是小雅成长路途中的良师益友。记得结婚时,她还在外地读博,已经工作两年的小刘,毫无怨言地用自己的工资补贴她的生活用度,在得知她的论文写作严重受阻,被导师建议改换研究方向,一时间崩溃到茶饭不思时,小刘不仅坐夜车前来安慰她,还主动帮她承担了一部分前沿资料的收集工作;小雅生孩子,小刘动用了所有的年假和调休,亲力亲为,照顾了她一个多月;小雅的孩子两岁那年,90岁的奶奶要置换髋骨,家人与医生都很犹豫,倾向于保守治疗,只有小刘顶着压力,支持奶奶要做手术的决定。奶奶手术后,照料她的任务大部分落在小雅与小刘身上,没照料几天,小雅腰疼发作,后面的照料主力就变成了小刘一人,他一直照顾到老太太能扶着助步器行走,才放心地把她交给岳父母照顾。
6年来,这些事,小雅看在眼里吗?当然。感动吗?当然。只是,她是一个羞涩含蓄的人,若要她像感谢恩师、挚友和工作搭档一样,在言辞上给小刘一些热烈的正反馈,她就犹豫起来了,她的心头,有另一个小人跳出来说:“都是一家人,客气啥!”往常,谈到这里,小刘便一笑置之。但今天,似乎有很多压抑的情绪攒聚在他心头,他还是追问了一句,“大事先放过一边,那么,小事呢?一些我主动去做的小事,你能不能给一些肯定?”

小雅陷入沉思,丈夫为她做过的贴心小事,就像晚春的落花砸中溪水一样,击中了她的心:小刘这几年种了一阳台的花,月季、绣球、百合,还有大花飞燕草,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小刘一大早就会去阳台剪花,细心包扎成3个花束,与老人家们爱吃的黑芝麻糊、西湖藕粉一起,委托跑腿送给家中的三位老妈妈,包括小雅的婆婆、妈妈和奶奶;
每年春天,选择风和日丽的晴日,小刘都会主动当两天“夕阳红旅行团”的团长,他特意租上一辆SUV,带着自家妈妈,丈母娘、丈人,还有小雅奶奶,后备厢里塞进奶奶的轮椅,他就这样带着一车老人出门郊游、看花、野餐,带着他们重温青年时代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