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任侠购书和保护古物
作者 周允中
发表于 2025年9月

常任侠,安徽颍上人,作家、教授、东方艺术大师。幼年时,因父亲是省议员,家境颇为富有,他从小就喜好购书,可惜因为地处偏僻乡间,无书可求,就经常去离家六里之遥的集市,搜罗乡间手抄和翻刻的民间唱本。每逢赶集的日子,约好乡间的小朋友,赶赴人声喧阗的广场。

当年的这些唱本,大都是乡人口传言教的歌词,或抄写在粗糙破损的小本子上,或刻印在粗劣的土纸上,仔细阅读,满篇都是错别字,而且一些俗字和减笔字也只有乡下人自己看得懂。这些唱本代代相传,其中有五更调、麻城调、凤阳歌曲等情歌,还有记叙故事的七言长句。如《水漫蓝桥》《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用七言韵语写就。安徽颍上民风淳朴,私塾众多,平常农夫也让子弟就学,使他们粗通文翰。那些藏书众多的富贵人家,特别受到乡人的尊重。常任侠在少年时期就乐此不疲地收购各种书刊,为他日后成为艺术大师奠定了基础。

1935年,常任侠赴日留学,居住在东京神田。只要有空闲,他就去旧书店浏览。当时东京神田和本乡旧书店众多,大学也多,学生有时候宁可不上课,也要来逛书店。这些书店,世界各国的书籍期刊都有出售。一家连着一家,一旦进入了一家,人仿佛着了魔似的,进进出出连轴转,早已把吃饭置之度外。常任侠在这些书店里购买了全套的《托尔斯泰全集》《屠格涅夫全集》《韦氏大辞典》等书籍。

因为喜欢希腊神话,他搜集了一些英文版的希腊神话小册子和图片,连同希腊神话的邮票,也在他的收藏之中。1938年,在武汉他结交了一些主张开展世界语的朋友,他们都喜欢收集邮票。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