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人自牧
作者 曾纪鑫
发表于 2025年9月

认识自牧兄已有十四五年了,并且一直有所互动,按说可写的东西颇多,可我却一直不敢下笔。直到今年5月21日,在他的“大本营”济南与之相处了整整一天,才有了写他的“底气”,这才找到了“文眼”,决定从其笔名“自牧”入手。自牧本名邓基平,不过他在全国读书界、文艺界、学术界叫得响的还是笔名,源自《易经》中的“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又因自牧兄常如“及时雨”宋江(也是山东人)对他人施以援手,更以“好人自牧”驰名“江湖”。

自牧生于山东淄博的母亲河——孝妇河畔的一户农家,高中毕业半年后一度在山东省委办公厅工作,学习中医药三年后易志改行,考入山东大学作家班,退休前三年出任山东省委机关医院副院长。邓基平从小就坚持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升,“自牧”是他前进的基础与动力。由此,我不禁想到了诞生于齐鲁大地的宗圣、我们曾姓的人文始祖曾参的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牧”与“三省”,二者之间,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一次与自牧见面,是在2011年10月温州举办的第九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上。自牧在会上的风采我已不太记得,印象最深的是那天下午观赏江心屿时,与自牧夫妇好几次不期而遇。两天的会议很快结束,大家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城市,但并未相忘于江湖。他为我寄来其主编的《日记杂志》,我则奉上主编的《厦门文艺》。我在收到的多期《日记杂志》中见识了他的认真与执着,每期刊物必得题签——写上一两句勉励的话语或引用的诗句,特意点明受赠者;他住济南历下佛慧山南麓的省委宿舍,书房名“淡庐”,便署“历下淡庐自牧”,然后是日期与钤章,一丝不苟。比如我手头正在翻阅的这本《日记杂志·淡庐日记》(总第七十二期),扉页题词便为“窗小能容月,檐低不碍云”。间或还能收到他夹在书页中的书法作品,如“云程发轫,万里可期”等。他的书法颇为独特,圆融内敛,开合有度,一眼即能辨识。几年前,他当选齐鲁书画家协会主席。称他为“书法家”,一点也不为过,可他却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个“文人书家”。

后来,又在2013、2014年的全国民间读书年会相逢。再后来,有了微信,可及时了解到微友动态。可因俗务缠身,我少有时间刷朋友圈、看微信群。好在自牧兄没有忘记寄身海滨一隅的我,经常点对点发送相关信息,使得我对他主办的活动及个人行踪有所了解。

他每天都写日记,将一份小开幅的《日记报》办成了一本厚厚的《日记杂志》;创作了《百味集》《疏篱集》《缘室诗存》《劳动之歌》等十多部作品;整理出版了书信集《南北集》《淡庐书简》《澈堂鱼素》,日记集《人生品录》《书事快心录》《淡庐日记》等近十部集子;主编了各类文集、书画集二百多种。这些都是需要大量时间与精力的,可以想见的是,自牧兄硬是将自己活成了一个没有多少“空闲”的大忙人。

自从众望所归地当选齐鲁书画家协会主席以来,他开始由内到外、由个人向社会的“转型”,走出书斋,利用长年从政、从文的人脉资源,创办有益于大众的书院、馆所。近年来,他参与创办了垂杨书院、垂杨书画院、李心田文学馆、刘玉堂文学馆、齐鲁书画艺术馆、山东大学作家班文学馆等十多个书院、书画院、艺术馆。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