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四题
作者 周实
发表于 2025年9月

说话

小时候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一本小书《不怕鬼的故事》,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宋定伯捉鬼》的故事,那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故事出自魏文帝曹丕的《列异传》,后又被东晋文学家干宝编入《搜神记》。故事是这样:

南阳宋定伯年轻时走夜路,遇见鬼。宋定伯问:“你是谁?”鬼答:“我是鬼。”答罢,鬼反问:“那你又是谁?”宋定伯骗他:“我也是个鬼。”鬼问:“你到哪里去?”宋定伯回答:“我想到宛县的集市上去。”鬼说:“我也是。”于是一起走。走了几里路,鬼说:“你走得太慢了,互相交替背着走,你说怎么样?”宋定伯说:“好。”于是鬼先背宋定伯走了几里路。鬼说:“你真的太重了,也许你不是鬼?”宋定伯说:“我刚死,所以重。”接着,宋定伯背鬼,鬼真的就没重量。如此,他们轮着背,宋定伯又搭话说:“我刚死,不知道鬼害怕什么?”鬼回答:“只是不喜人的唾沫。”说着,他们遇到了河。宋定伯让鬼先过,听着完全没声音。轮到宋定伯渡河了,水哗哗地大声响。鬼问:“为何有声音?”宋定伯说:“我刚死,是新鬼,还不太会渡水呀,这有什么奇怪的。”快到宛县的集市了,宋定伯把鬼背到了肩上,然后,反手一扭,将鬼牢牢抓住。鬼大叫,求放下,宋定伯不听,大步跑到了集市中,才将鬼放下,摁在地上。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便把它卖了,得钱一千五百文。宋定伯担心鬼会变回来,又朝它吐了口唾沫,才离开了宛县的集市。

真的很佩服宋定伯,佩服他不怕鬼,佩服他会捉鬼,佩服他还卖鬼,尤其是他与鬼的对话,那么镇定,那么机智,谁读过都绝对难忘。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是我在小时候就听大人说过的话。意思是说某个人说话无定准,千万不可信,也暗示着若做人就不能这样说。

见人说鬼话,即使再动听,人也不爱听。见鬼说人话,那鬼再善良,也可能遭殃。正确的原则只能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就像宋定伯那样。然而,即便如此,事情也并非那么简单。难的是在生活中,人鬼很难分得清。

有的人爱鬼画符,装神弄鬼吓唬人。有的鬼善装成人,甜言蜜语诱骗人。待你认定他是人了,开始对他说人话,结果他却是个鬼。待你认定他是鬼了,开始对他说鬼话,结果他却是个人。这种人鬼不分的后果,不说也可想而知了。

于是,你会变得谨慎,无论对鬼,还是对人,都不随便开口说话,开口也像含着什么,让人让鬼都听不清。最后就连你自己,也不知说些什么了,不知自己说的话究竟是人话还是鬼话了。你变得既非一个人,也非一个鬼。人笑你里外不是人,鬼笑你里外不是鬼。你生活在人鬼之间,嘟嘟哝哝,似缕游魂。

玉生烟

“玉生烟”这三个字,之所以留在我的心里面,是因读了李商隐的《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后又读过李白的《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胡床紫玉笛,却坐青云叫。”杜甫的《桃竹杖引赠章留后》:“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还有王闿运的《采芬女子墓志铭》:“出郊而望,但见紫玉之烟;舞鹤还来,俱入泉台之镜。”

《搜神记》里这样记载:吴王夫差的小女紫玉,年十八,爱上了英俊的少年韩重,两人私订终身。韩重自知学问不够,决定远赴齐鲁游学,临行时,托父母向吴王代为提亲。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