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南方人的我,第一次欣赏雪景,是缘于“丝路”。
在共建“一带一路”如火如荼的今天,我虽已去过海上丝绸之路(“海丝”)经过的福州、广州、北海等南方沿海城市,却未曾踏足陆上丝绸之路(“陆丝”)的相关城市。古代的丝绸之路一直对我有着一种神秘的吸引力。恰逢春节假期,我突发奇想,不如填补一下“旅行版图”的空白吧!
我很贪心,不光想看中国的“丝路”城市,还想看外国的“丝路”城市;想瞧瞧不同地区的阿凡提有什么不一样,想尝尝不同地区的石榴和抓饭有什么差别那么多的心动,随着旅途的出发开始变成现实。
乌鲁木齐
1 月底的乌鲁木齐,在我登机 7 个小时后,毫不吝啬地向我呈现“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景象。暖气十足的地窝堡机场(现称天山机场)给人一种气温暖人的错觉。但当我掀开机场最后一道厚重门帘的一刹那,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风扑面而来。趁身体反应过来前,我迅速瞄准网约车,一头钻了进去。
前往酒店的路上,路边一垛垛的雪迅速向后闪过,我好奇地四处打量着经过的每一寸地方。南方人哪儿见过这般场景呀!轻踩着洁白而松软的雪,弹落羽绒服上的小雪花,仿佛梦境一般——室内外三四十摄氏度的温差切换,着实让我的心脑血管适应了很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是我乌鲁木齐之旅的重要目的地,让我对新疆有了粗浅的现实印象。一进门,我就直奔我最期待的、著名的“新疆古代干尸陈列”展馆参观。展馆不仅将藏品保护得非常好,还向观众呈现了考古挖掘工作的历史、成果及其背后的艰辛。其余展馆的奇珍异宝也让人眼花缭乱,它们将在新疆地区出土的历朝历代的展品和它们背后悲欢离合的故事娓娓道来。也许在大多数人心里,新疆是遥远而神秘的,但其实她一直静静地坐落在祖国的西北,蕴藏着外界所不知的特有的宝藏,等待着被更多人了解、欣赏和珍视。
思绪穿梭数千年,仿佛身处古代丝绸之路的行程中。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经过龟兹、车师、于阗等古代“丝路”重镇,我在感慨祖国之地大物博的同时,竟也泛起了“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沉溺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浸泡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一件件让人眼前一亮的藏品,是怎么也看不够、听不够、感受不够的。
阿拉木图
阿拉木图以盛产苹果著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手工业和农业中心之一。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到达这里。作为哈萨克斯坦的旧都,阿拉木图的经济和文化枢纽地位仍不可撼动。
从乌鲁木齐到阿拉木图,乘飞机仅需不到2小时,旅程十分便利。在飞机上,我碰巧认识了一名在哈萨克斯坦学习国际关系的中国留学生。经攀谈得知,他现就读大二,在学习哈萨克语、俄语和专业课之余,还在学校学生会和国内学术机构里为维系中哈友谊而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走出阿拉木图国际机场,我看到了熟悉的雪景,两国的场景在这一刻竟切换得那么自然。阿拉木图的夜,透出一种在纷繁忙碌中的安静。这种安静,让人放松,教人想要去拥抱它。
琴布拉克雪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滑雪胜地之一,也是2008 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传递经过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