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养脾胃,百病不生
作者 王煜 郑访江
发表于 2025年9月

专家简介

王自立  国医大师,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医师,甘肃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第一、二、三、四、五、六批国家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王煜  主任医师,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确认的第一批中医世家——王子隆中医世家第三代传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继承人”称号。先后在甘肃省中医院消化科、肾病科、内分泌科从事临床工作。现为甘肃省中医院综合门诊主任医师,国医大师王自立工作室负责人。擅长消化、内分泌系统和肾脏疾病的中医治疗。

“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何以言之?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多耶。”人到了中老年,各种疾病就来“找麻烦”了,有些疾病缠绵难愈,皆是因为脾胃的损伤。脾胃为后天之本,“统帅”其他脏腑的功能,脾胃的强弱决定着疾病的发展方向。调理脾胃,可以使气血生化有源、精微输布正常,人体才有正气对抗疾病,是防病治病的根本。国医大师王自立先生从医六十余载,于脾胃病诊治经验丰富,善用“运脾”“柔肝”“辨湿”“温阳”方法,他的学术思想不仅可以指导临床,也有益于日常的养生。

调理脾胃首要“运脾”

调理脾胃自然需要重视脾胃的功能,对此王老从动态调理脾胃观念出发,形成了独特的运脾思想。

1.重视脾的功能

(1)脾主运化:脾最重要的功能是“运化”,“运”是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精微物质需要脾的转输才能到达全身,营养四肢百骸;“化”是脾对饮食水谷的消化,以及吸收精微物质化生气血津液。脾化而运、运而化,运化相合,生生不息,才能化生气、血、津液,才能营养脏腑、经络、四肢。我们多重视脾“化”的功能,而忽略了脾“运”的功能。

(2)脾调气机:营养物质的运输,血液是载体,而气的运动是血液流动的推动力。气的运动方式就是中医所说的气机,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运动形式,《黄帝内经》指出,一旦气机停止了,人的生机也就灭了。

本文刊登于《祝您健康》2025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