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食、半流食、软食…… 到底吃什么
去医院看病时,很多人都听过医生这样的叮嘱:“抽血前要禁食8小时”“做完这个检查后先吃2天流食”“肠胃没恢复好,这段时间吃点软食”。流食、半流食、软食、普食、禁食分别指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我们在家又该怎么吃,才能避开误区、保证营养?
流食

流食即流质饮食,指食物呈液体状态,不需要咀嚼或费力吞咽,且容易被胃肠消化吸收。常见的流食有牛奶、稀米汤、藕粉、蒸蛋羹、蛋白粉冲泡液、无渣豆浆、无渣燕麦糊、无渣蔬菜汁等。
有以下情况的患者可能需吃流食:①刚做完口腔、咽喉、食管手术;②急性胃肠炎发作,上吐下泻;③严重呕吐或消化不良;④昏迷或无法自主咀嚼吞咽。需要注意的是,流质饮食不能长期吃,否则可能引起营养不良等问题。
【常见误区】部分患者认为吃流食就是只能喝牛奶或果汁。这样吃无法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正确的做法是搭配米汤、藕粉等,避免单一饮食。
【营养强化】可在米汤中加1勺无乳糖奶粉或蛋白粉,注意搅拌至完全溶解;在蔬菜汁中加维生素C泡腾片,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
半流食

和流食相比,半流食的质地更稠,且含有少量软质小颗粒,需要简单咀嚼。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祝您健康》2025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