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低空经济离“高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只有进一步找准产业发展的“坐标”,才能避免“满天飞”、实现“精准飞”,飞出新高度、飞出新实效。
要找准政策维度坐标,明确“为何做”。政策既是产业航行的“灯塔”,也是产业提速的“燃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为科学谋划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定了信心,指引了方向。《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工信部成立低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了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在统一部署下,关于低空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与资源调配实实在在有了具体抓手。
要找准发展维度坐标,明确“做什么”。发展低空经济,不仅是打造一个新兴产业,更是交通强国建设中不可或缺、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是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下一块战略拼图”。《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撑和保障“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满足工农作业需求的低空生产作业网络安全高效运行,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
要找准市场维度坐标,明确“怎么做”。一是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当前低空技术正从工业级应用向更多元化的领域扩展,还需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在低空+旅游、低空+赛事、低空+体育、低空+农业、低空+物流、低空+应急救援、低空+城市治理等方面探索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实现规模化、常态化发展。二是稳步推进产业落地。低空产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积极看到广阔的市场前景,也要理性看待发展过程中的挑战。立足于我国发展实际和客观需求,把握好当下和长远的关系、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推动技术攻关,加强制度保障。
安全始终是低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生命线,它不是限制发展的枷锁,恰恰相反,是保障低空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的基石。因此,必须坚持安全第一、创新驱动的原则,维护低空经济发展下的系统性安全,既要符合国家空域安全、社会公共安全需要,又要切实保护隐私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
将新兴产业变成支柱产业,政策引导有力、法规约束有效、技术驱动有为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只有持续回答好“为何做”“做什么”“怎么做”的核心问题,既符合国家战略目标,又符合人民生活需要,还符合产业发展实际,低空产业才能完成从“破冰”到“通航”、从“并跑”到“领航”的全新跨越,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