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作者 单志广
发表于 2025年9月

产业数字化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进而加快产业部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程。数字产业化是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为基础的数字产业发展壮大,重点是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产品化、服务化和产业化,进而形成重要新兴产业部门。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调发展,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基础和先导,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和技术赋能,两者具有供需联动、协同创新、场景耦合和价值共创的关系。

我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现状

首先,数字经济发展备受关注,政策支持体系持续完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印发《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明确要提升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梯次培育布局具有国际竞争力、区域支柱型、区域特色型数字产业集群;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一链一策”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在国家层面总体统筹布局的指引下,各地立足本地基础特色,谋划数字产业与产业转型,出台针对性强的转型方案。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各有侧重,形成了“面上引导、点上创新”的数字经济政策布局,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发展。

其次,数字技术领域创新活跃,数字经济跑出亮眼“加速度”。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普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国已建成207个千兆城市,实现“县县通千兆”。5G加速融入实体经济生产的核心环节,应用案例累计达13.8万个,全面覆盖生产全流程,2024年5G发展进入5G-A新阶段。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取得初步成效,数据资源供给量质齐升,2024年全国数据生产量达41.06泽字节(ZB),同比增长25%;建成高质量数据集335个,同比增长27.4%,赋能121个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全国数据市场交易规模超16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加速增长,核心产业企业总量达457.41万家,呈迅猛增长态势。集成电路加快布局,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装备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集成电路产量为4514.2亿块,同比增速超过20%。国产操作系统加速崛起,鸿蒙生态设备总量突破11.9亿台。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

最后,产业数字化转型协同推进,重点行业群体转型亮点纷呈。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互联网加速普及应用,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达1.5万个。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全面发展,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智能工厂,极大推动了制造业现代化进程。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产业融合,“电商+产业带”加强订单归集和数字化协同,提升了中小企业生产效率35%。消费电商持续提升品质,数字产品、以旧换新成为重要拉动力。数字技术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在制造、金融、政务、医疗、教育、文化、交通等领域加快融合应用,我国已形成了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新时期产业数字化和

数字产业化发展特征和趋势

数字技术的智能化、可信化、绿色化创新突破是根本动力。智能化是当前技术演进的主导方向。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推动产业从自动化向自主决策演进。通过深度学习、多模态认知和自适应优化,智能系统不仅显著提升生产效率,还催生个性化定制、预测性运维等新业态,重构产业价值链。随着大模型爆发式发展,我国人工智能逐步突破从感知到认知的跨越,从专用智能走向通用智能。可信化是智能化大规模应用的基石。

本文刊登于《经济》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