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奔流,高原长天,壮美、多元、生态,被誉夏都,享天空之城、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近年来立足高原特色,筑牢生态屏障,聚力绿色发展,以昂扬之姿奋力谱写着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作为青海的东部门户,青海省海东市近年来积极构建“农牧业+文旅+清洁能源”的多元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形成了多点支撑、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格局,高原冷凉蔬菜凭借独特的气候优势直供粤港澳大湾区,青稞酒、拉面经济等特色产业也蓬勃发展,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成为传播青海文化的亮丽名片。2024年,海东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5.46亿元,同比增长4.1%,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海东市以互助县、化隆县为重点,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示范区,形成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良好局面。”海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明芳告诉前来采访的《经济》记者。据她介绍,冷凉蔬菜、青稞深加工、拉面经济已成为拉动海东市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超2万元,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同时,海东市近年来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湟水河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历史最优水平,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壮大
海东因地处青海湖以东而得名,是“唐蕃古道”和“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驿站,自古就有“海藏咽喉”之称。黄河、湟水河两条母亲河贯穿全域,生态地位极为重要。海东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其中以藏、回、土、撒拉、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1.8%。海东也是青海省开发较早、文化历史悠久的城市,是河湟文化的发祥地和核心区,有4000多年历史的喇家遗址和以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为代表的柳湾墓地等遗址。彩陶故里,拉面之乡,青绣之源,最美海东,一系列金色名片享誉省内外。
海东是青海东部的传统农业区,耕地总面积321万亩,有840平方公里富硒土壤,特色优势作物种植面积占86.1%。据王明芳介绍,近年来,海东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绿色海东“三山绿色屏障”“三水绿色河谷”“三峡绿色城区”全域生态振兴工程,山水田园新海东进入了新阶段。“人文乐都、古驿平安、魅力民和、七彩互助、山水化隆、和美循化”焕发出新活力,展现出新形象。在产业发展上,海东始终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放在首位。现代农业根基稳固,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以及单产年年都实现增长,农作物制繁种面积占据全省一半,特色优势作物占比稳定在95%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乡村振兴的“高原样本”
互助县,被誉为乡村振兴的“高原样本”。作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互助县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构建起“冷凉蔬菜+青稞产业+文旅融合”的立体发展模式。

